首页 -> 2008年第9期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差别

作者:刘亚慧 张桂梅




   [摘 要]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点。本文就教材深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三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 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大学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其作用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大学物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对中学物理的延伸和扩张,其中运用了很多高等数学中的知识,如微积分等。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同点,在这里我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深度的不同
  
  大学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中学课本的知识。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它与中学课本之间的不同,因此产生了这样的观点:大学物理很好学,一点都不难,对这门课掉以轻心,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从深度上分清二者的差距,着重从教材这个角度来认识大学物理的学习,分析它,最后解决它。
  首先, 应该看到大学物理这门课既包括很多中学物理的知识,但又有很多是中学物理课本中根本就没见过的。大学物理多是用数学方法来讨论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也是本学科发展完善的标志。它要求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物理中的宏观问题。物理研究从小到微米、纳米数量级的物体发展到整个银河系以至于整个宇宙,其范围之广令人惊叹!而中学物理学习只是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能从中了解的也只是物理的一些皮毛。大学物理的学习是对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发展,同时它还是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整个科学界和人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 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学好高等数学能为我们学好大学物理打下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数学功底,才能学好大学物理这门课。在大学物理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微分和积分,但学生往往一碰到包含这些问题的知识时头脑就开始不清楚了。他们多是明白物理思路,但却搞不懂数学计算。可见,数学对于学好大学物理有多重要。
  再次, 大学物理不像中学物理那样知识点很少,学生也容易理解掌握。大学物理包含的知识有力、热、光、电、磁等多个方面。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二)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育中老师发挥的作用不同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上老师反复详细地讲解来理解,并且通过大量的题海战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于中学物理的学习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大学物理教学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相当多的,这就使得大学的物理教育和中学物理教育存在很多不同点。老师必须授之于渔而不能授之于鱼。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应该有侧重点,有的知识可以特别详细地讲给学生,而有的就可以粗略地讲一下,还有的甚至可以一笔带过,老师没有时间讲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学,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学生也不需要做很多题目,只要掌握了这门知识,会运用它,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它就可以了。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做到两点:一是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物理知识,既深入理解各种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又能掌握物理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二是使学生具有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既培养他们探索现象、建立物理图象或物理模型的初步能力,又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仍旧沿用中学的教学模式:上课时每一部分都讲得特别仔细,给学生讲很多题目。没有把它和中学的学习区分开来,这就使得学生的潜能没有发挥的余地。他们不论学习还是干其他的事情都会显得缩手缩脚,主动性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为了造就高分低能的人,所以老师一定要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但同时,又有好多刚毕业的师范生去中学教书时把自己大学老师的讲课习惯带到中学去。我的大学同学在中学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五分钟就可以讲完的内容,非要讲一节课;几句话就可以说清的问题,但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却要重复好多遍;有些问题,老师的思维跳跃得比较快时,学生就跟不上了。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都是由于他们把大学的讲课习惯带到了高中。欲速则不达,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要学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大学生和中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态度不同
  
  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他们学习物理有很多应试因素在里面。大部分学生都抱着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心理状态,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处于一种被动学习和接受的状况。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不是因为感兴趣而学,而是不得不学,这就是很多人在后来谈到物理时都说当时害怕学这门课的原因。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方法上就有了许多变化,学习要求和内容深度上也与中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异。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他们有能力决定很多事情和判断一件事情的好恶。他们可以考虑学习物理这门课对他们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有没有帮助,然后决定学不学和怎么学。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工程创新的源泉。物理知识对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价值,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学,对他们有帮助的可以进行认真地学习,并且可以扩展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去,在这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地发展和探索;而对于所学专业用处不太多的知识可以略做一些了解,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做到学有所用,这就是从中学的“要我学”转变成大学的“我要学”。
  以上简单阐述了一些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不同点,希望对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有所帮助。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把中学的学习习惯带到大学来,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习惯的转变。谁适应环境最快,谁的收获就最大。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人走向成人和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怎样求学、做人和做事。
  
  参考文献:
  [1]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小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5).
  [3]恽英.物理教学改革与物理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1).
  [4]阎金铎等.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