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效课堂的“十字”说

作者:涂焕应




   [摘 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应该从“精、准、激、情、序、新、实、优、导和高”这十个方面来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 效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效益的高与低,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还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目前,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有些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经常表现得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销蚀、磨灭……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应该体现在:“精、准、激、情、序、新、实、优、导、高”这十个字上。
  1.精。讲课必须要在“精”上下功夫,要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易混点;将最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在精讲的过程中,贵在点拨思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逐步教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重要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教师要真正做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
  2.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板书、印证材料、推理过程和操作手法都必须准确无误。另外,还要避免讲授中的口误,因为口误不仅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性产生困惑,还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3.激。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探究欲,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激趣手段,如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演、新奇的问题、巧设悬念等,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的激趣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或课前引趣,或课中设趣,或课尾留趣。自始至终,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情。在课堂教学中,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传递着情感信息。教师要善于创造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气氛,还要善于利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产生共鸣。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做到百问不烦,诲人不倦。试想,如果教师整天对学生不是批评就是挖苦,甚至体罚;如果教师从不善于反思和查找自身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师生的情感越来越疏远,自然也就收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序。好的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也是衡量一个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教师的板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板书内容多而碎。学生抄没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二是板书形式“花”。一些教师课堂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做事也会变得随意,影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板书设计一要有目的性:把教学目标中要解决的问题展现给学生,体现所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规律性;二要有计划性:计划好主、次板书的位置,计划好板书内容的详略:三要精炼:做到板书的重点、关键点以及有规律性的东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储存必要的信息。
  6.新。课堂教学不难,但优异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很难,难在创新与突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大胆运用各种新教法,如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四步导读法等。在创新教法的同时,教师必须深知,教是为学服务的,在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在教学中,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精神能自奋”的境界。
  7.实。课堂教学要实。具体体现在:一是贵在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最基本的,是前提。二是教师必须从班情、学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分层授课;作业、试题也应分选做和必做。由于工作的针对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三是教师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同时,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他们以温暖,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找回自信心。只要教师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8.优。课堂教学设计要优。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集教材的编排思路、授课者的思路、学习者的思路为一体,容重点、难点于一炉,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优的标准体现在:第一,贵在创设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如创设师生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为学生提供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等,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第二,把握与实现学生主体的目的性,即课堂教学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这就要求课堂设计既要体现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吸引人、感动人和耐人寻味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在形式要彰显课堂教学的内在美。
  9.导。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要求教师以更高的教学艺术来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角色。这就要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诱导和辅导这四个方面:引导——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深化学生感知,引起思维兴奋,纳入目标轨道。指导——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的精华,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拓宽思路。诱导——通过启发诱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辅导——要承认差别,进行有序的分层教学。对在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额外辅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要给予拔高辅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10.高。课堂效益要高。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领悟课堂效益深刻的内涵,强调确立现代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识,即在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保证课堂教学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在可能的条件下,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其核心就是要树立一种在目标与效率统一下的现代“课堂教学高效益观”。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只要教师立足课堂, 在“精、准、激、情、序、新、实、优、导、高”这十个字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就能被激发出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素质教育书写华彩篇章,为新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清先,吴霓.如何实施素质教育[M].
  [2]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
  [3]叶宗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J].中学课程资源,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