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苗 田




   [摘 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是教师,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师 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途径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年8月31日)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近几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各校加强对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学校中肩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是教师,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高职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是教师从一种整体的观念来考虑如何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以最佳的方式组织起来,从而最有效地实现期望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设计活动的形式、内容及程序,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等。
  1.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时,教师不仅要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课程文本进行解读,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报刊、辅导书、电视教学片,网络资源等辅助材料,开发利用其他相关的课程资源。
  2.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教师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才能增加自己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学生也是“读懂学生”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经验水平,学习兴趣、爱好、愿望等因素,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习惯、能力等情况进行深入而具体地了解,以选用恰当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施教。
  3.设计教学一堂课的全过程,要以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为基础。教师对一节课的设计首先要确立明确、具体、全面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还要考虑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是动态的,有弹性的,因为教学方案再次使用时,即使内容不变,但施教对象在变,教后的反思在变,同事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在变,每一次上课所获得的多方面信息,就成了下一次教学方案设计的珍贵资源。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隐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是无比巨大的。高职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和生活阅历的限制,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他们十分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引导得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越大,其潜力就越能发挥出来,教学效率也就越高。为此,教师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巧妙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教师如果每一节教学都从“导入”开始就设置认知冲突,引起悬念,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就可以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浓厚兴趣,学生一上课就能处在快乐的气氛中,便会很自然地去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白现在社会需求的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讲课时首先告诉学生学习本节课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等,让学生改变“学历低,就业难”的错误观念,使学生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3.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实践也证明,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问题,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永远激不起求知的涟漪;同时,没有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很难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善问:首先,教师要适时提问,还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其次,所提问题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解决的。此外,要采用民主的手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
  4.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增加学习的自主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这种 “灌输”式课堂教学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使他们懒于动脑,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变得脑筋僵化,缺乏发现力和创造力,缺乏自主性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用已知探求未知、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实践和验证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学法指导,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促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教学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第一,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有利于简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第四,能提供丰富的资料信息来源,使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以及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挑战、探索和发现,甚至允许学生出错,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征求他们的意见。师生彼此感情上的交融会使学生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从而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还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营造教学环境,都应始终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时刻铭记在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时,教学才更为有效;只有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