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李小云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喧闹沉闷,焦虑不安,忧郁苦闷等不良氛围或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认为,教师要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必须具备六方面的能力,其中有一条就是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快乐是人的大脑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把事物想象得更美好,干得更好,感觉更好。巴甫洛夫的研究表明,兴趣能增进并引起大脑皮层的积极反应,心情愉快地学习,大脑皮层就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从而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占有何其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勤学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愉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谈点粗浅体会,拟抛砖引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感情投入,需要氛围渲染,需要情境的体验,需要心灵的沟通,这些需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营造较好的教学气氛,创设语文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要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果这个开始做好了,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此外,要想在课堂结束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导语的合理引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先介绍作者或文章的历史背景,不时穿插部分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并结合周围的环境以及课内外当时的情景或者时事,来作为导语“引类譬喻”。如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这课时,先设计这样的导语:“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用这句话概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紧接着讲授课文,介绍托翁壮丽的一生:在世界的文坛上,他给我们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伟大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长廊。他虽然贵为伯爵,但他的灵魂却始终放射着自由和博爱的光芒。托尔斯泰一生为声名所累,他希望自己死后埋骨于自己选择的幸福所在地,将它作为灵魂的安息之地。1946年,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造访了俄罗斯这块古老而闻名的土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坟墓”。 这样,通过介绍作者,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了托尔斯泰,从中
  受到思想教育。
  
  (二)播放歌乐创设情境
  
  “乐为心声”,音乐的语言是最美妙感人的,它给人以美感,启人以联想,激人以奋进。根据课文需要,适时播放或演唱歌乐,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可以分为配音朗读、教师即时播放歌曲、学生模拟演唱等多种形式,如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可以配音朗诵;学了《牡丹的拒绝》或《长城》以后,可以播放或齐唱《牡丹之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学习《沙家浜》,可让一女生饰阿庆嫂,男生饰刁德一,然后男女对唱《这个女人不简单》。在优美的戏曲渲染下,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同时也增加了对我国京戏的了解和热爱,可谓一举两得。
  
  (三)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其文字一般都比较简约,描述也不够精细,因此,需要扩大想象和深入挖掘。教师要善于点拨,带领学生抠词揣句,启发联想,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地描绘,使诗文丰富起来,蕴涵的情境明朗起来。从而读出诗文的未竟之意,悟出作者的真实之情。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别问其妻、妾、客,得到三种不同答案的生动场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那心系天下寒士的无力衰翁形象恰似眼前;《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惆怅离情等,都可以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并用生动得体的语言将它们描述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
  此外,还可以利用朗诵进行渲染。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它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朗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朗诵,也可以学生朗诵;可以集体朗诵,也可分角色朗读;可以放录音,也可以配乐朗诵。只要能充分利用朗诵的作用,就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媒体演绎创设情境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优化是最主要的方案之一。随着教学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信息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向。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为一体,形象而又直观,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情绪,增强记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自制课件,通过超级链接将动画、影视带入课堂,演绎和扩充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真切的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会更加准确深刻。
  “情能使人投入,理能促人思辨,情境创设在考虑如何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缘情入理的求知欲望。”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效果也十分明显,它体现了当今新课改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们要悉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用心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入境明理,悟情启智。使语文课堂更开放、更生动、更具魅力,切切实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从而收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