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作者:佟 元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开展,改变了农村职业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教研观念,促使了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为教师创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研与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及教学效益。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型人才,培育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缩小城乡、东西部教育差距,改变农村职业教育(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落后面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几年过去了,笔者针对农村职业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开展情况,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进行了调研,有以下体会:
  
  (一)远程教育工程改变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教研观念,为教师创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多元化教研平台
  
  传统的教学研究一般是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集体组织学习、研究、交流的时间太少,一般学校每两周安排一次,活动内容往往是机械的,务虚多于务实,注重一些表面层次,致使教师教研视野狭窄,缺乏有名专家指导和引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难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这种活动形式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随着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打破了常规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改变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教研观念,为教师创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多元化教研平台,其优势表现如下:
  1.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教研的实施和开展,转变了教师的观念,特别是老教师的教研观念。在远程教育工程刚开始时,他们愿意参加集体教研活动,而排斥网上教研。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组织了网上教研培训和网络教研展示。例如,在网络教研中结合教材组织教师针对学科观看视频播放的《百家讲坛》中:王立群解读《汉武帝》、毛佩琪主讲《明成祖朱棣之谜》、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等,使不少四五十岁的教师感触很大,参加网络教研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变主动,形成了当前农村教师全员参与网络教研的氛围。他们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研为平台,群策群力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难 、感悟的教学体会、总结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齐分享。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凝聚了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名师的广泛交流,使广大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受益匪浅。
  2.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开展,给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教研、新课堂。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源头上解决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得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优质性。从而养成教师勤于思考,边思边教,边教边悟的教研好习惯,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
  3.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职业学校教学研究中的开展,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流沟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学习品质。鼓励了不同专业教师教学思想的碰撞,促使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体现了教师的团队精神,推动了不同学科间教研活动的整合效果。使教师在教研中思考、反思、学习,在评价中讨论、切磋、探究,这种形式的网络教研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且营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教研氛围,更使他们热情洋溢、信心百倍地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中来。
  4.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开展,使广大的职业学校教师认识到在当今信息如此丰富的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理念需要了解,因此,教师产生了更新知识的紧迫感。认识到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一定到教育发达地区去短期进修学习或实地听课,利用网络资源自我学习的效果也可与之媲美等价。
  5.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职业学校教学研究中的开展,促使了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变化。确立了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教研不再是以教研组为中心,而是形成了教研与网络一体化,这是传统教研形式的延伸和发展。它能使教研活动介入到教学的全程,并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引领教研更加深入。
  
  (二)远程教育工程催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促使了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给农村职业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也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在农村职业教育(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表现如下:
  1.远程教育工程催化了课堂教学改革。①扩展了教学内容。远程教育的应用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材料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同时网络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就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②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③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远程教育,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主动构建知识。
  2.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对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所教的内容有很深理解,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重建自己的素质结构,重新审视、定位、转换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行为,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获取知识的协作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习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研究的互动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已在远程教育的引领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3.远程教育工程中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扩大了教学规模。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扩展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使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它真正实现了音频实时交互式教学,学生和教师虽远在天边,但又都亲临其境,近在眼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课堂教学”。在学习对象的取舍上,它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习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城乡,都能得到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查阅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社会教育、无差别教育,极大地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的办学效益。
  
  (三)远程教育工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凸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城乡学校的差距不仅教育设备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差距。而通过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听专家讲座、名师授课和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广大教师感受到远程教育对教师视界和教育观念带来的冲击,继而决心掌握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由传递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构建方便、实用、趣味的网络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的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如图所示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