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高 英




  也许没有哪个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为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技巧和智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门最高超的沟通艺术。”这门艺术的完成必须要有“爱”这一向导的引领,还要有一双明察秋毫、洞穿一切的慧眼,在学生不经意中替他“把准脉”,然后在他不难堪的情况下“下药医治”,并且达到“药到病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欣然地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才能没有阻碍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是我从教二十余年得到的经验。
  事实证明,这一经验是正确的。事情源于一次语文课。当时我发现“奇棋”(化名)根本没有听我讲课,而是忙着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我虽然有些生气但并未发火。于是若无其事地走过他身旁,用余光扫了一眼他正在写的东西。就这样,我发现了他最近一段时间奇棋的心不在焉的原因。接下来,我继续平静地讲课,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他谈谈。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谈了。我必须寻找最好的时机,并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否则不仅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等于把他向更深的泥潭里推了一把。今天,放学后我没有急于离开教室,而是稍做停留。看到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到食堂打饭去了,最后就只剩下八个人在教室里,而奇棋正在其中。我灵机一动,开始了“闲聊”。“你们怎么还不去吃饭啦?上了四节课,肚子还不饿吗?”这样的开场白,谁也不会猜到我会把话题引向哪里。渐渐地,我把目光落在了奇棋的脸上。
  “奇棋,你怎么不去吃饭?”
  “我不饿。”
  “不饿吗?怎么会?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没,没有。”眼神分明躲躲闪闪的。
  “没有?没有就好。那么你能否正视着我的眼睛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你的心情很平静,没有什么烦恼,能够很专注地投入学习?”
  奇棋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微笑着低下头,脸红红的。我站起来,准备离开。当然我没有忘记说最后一句话,“你不想跟我说点什么吗?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你。”中午正好我值班,吃完饭我坐在校门口,他走过来,很腼腆的样子,低声对我说:“老师,我能跟您谈谈吗?”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把他请到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里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请他坐下,自己也微笑着坐在了他的对面,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我首先打破沉默,“奇棋,我教了你将近两年,我知道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的眼睛很明亮,我能从你的眼睛里看出你的灵气,同时我也从中隐约发现了你的故事。你要不要给我讲一下你最近生活的事呢?”
  奇棋毫无保留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感情故事以及他的苦恼。“老师,其实我也很想专心地投入学习,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可自从跟她好了,我就无法专注地学习了,我放不下她,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有时我想和她分手,但我没法对她说再见。我该怎么办?”
  于是我就从他目前的处境分析起:明年就要参加高考,2008年是他关键的一年。为了帮他认识早恋的利害得失,又让他把自己高一的成绩与高二的成绩进行对比(他也承认高二学习退步了),最后他欣然同意我的建议:先把这段感情冷藏起来,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备战高考。我告诉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必须确立先攻学业、再立事业,而后再去收获爱情,这样的爱情才会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我们的谈话是轻松愉快的,奇棋也越来越放松。他告诉我他早就想找老师谈谈这个问题了,可就是不敢,怕老师批评,更不敢让家长知道。他说若是家长知道自己这样,一定会一蹦三丈高,不是一顿臭骂,就是一顿狠打,总之“没好果子吃”。这让我很感动,也令我深思,作为老师和家长,讲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么重要。假如我们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孩子,甚至以一种不问青红皂白的打骂方式简单粗暴地处罚孩子,孩子们会是什么感受?久而久之,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必将把自己心灵之门闭锁起来,以使他们那脆弱的自尊心和单薄的身体不受伤害。如此以来,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无法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也就无法与他们在思想和感情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我无法想象,不能沟通的两颗心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更无法预期,当我们面对一个把心灵之门闭锁起来的孩子,怎样对他进行有效地教育。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真实想法和感受,在给予他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而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与孩子平等,因为平等是成人与孩子实现对话的基础。此外,我们还要拥有一颗用教育的智慧与博爱凝聚而成的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亲近孩子,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向我们打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