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论岗位导向型的综合课程模式

作者:周常青




   [摘 要]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是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解决某一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形式。岗位导向综合课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必须的知识技能为课程内容,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以岗位工作流程为课程编排顺序,岗位导向以实际或模拟工作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合理选择课程标准和项目化的设计得以实现。
   [关键词]岗位导向 综合课程 模式
  
  行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观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即以完成某个工作岗位的全部或部分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即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也叫体验式学习、做中学、工学结合等。包含上述特征的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型课程,而是一种综合课程。
  
  (一)岗位导向综合课程的涵义
  
  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常用的概念,也是世界各国课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综合课程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取向:它是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形态。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是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解决某一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形式。建立岗位导向综合课程是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是行动导向高职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实现方式。它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1.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必须的知识技能为课程内容。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相应的操作流程,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岗位导向综合课程以某一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关的操作流程、知识、技能为教学内容。它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称它为综合课程。通过岗位导向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就可掌握实践工作中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
  2.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以岗位工作流程为课程编排顺序。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岗位导向综合课程以工作流程为基本顺序,其流程也基本固定。岗位导向综合课程完整系统地展示一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以工作任务的先后、完成任务的操作流程为序,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规范的流程。
  3.岗位导向以实际或模拟工作中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学习。在这一环境中实施教学,学生心理上具备岗位职业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技能的指导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所学即所做,毕业后很容易适应岗位要求。
  
  (二)综合课程的优点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岗位导向综合课程,最大的优点是课程满足社会需要。课程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在现实世界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增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知识视为一种“资本积累”以备将来之需,或看成一种文化“装饰品”。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自对职业岗位的概括和提炼,以完成岗位任务为直接目的,是一种满足社会需要的直接教学方式。
  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目的,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学生通过岗位导向综合课程学习,就能明白并完成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职业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岗位工作任务,教学环境是在模拟或实际工作中,教学方式是工学结合式的。这样的课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素养,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解决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岗位导向综合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1.岗位导向综合课程中的师资问题。岗位导向综合课程对教师的知识宽度和深度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有跨学科的知识,有较丰富的实践技能,对岗位工作任务有深刻的理解。需要通过师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2.知识建构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达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获得新知识。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是以岗位任务为中心的知识技能体系,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但如果在这一体系存在在过多的新知识和技能,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在短期内对其“同化”和“顺应”,也就是学生接受、消化不了,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教学资源问题。有些岗位工作任务繁多,操作过程复杂,所需技能、知识面较广。这样的职业岗位所形成的综合课程是一个内容博杂的课程,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和仿真的学习环境,需要学校良好的实训条件。
  
  (四)岗位导向综合课程的设计思路
  
  1.设置标准的选择。岗位导向的综合课程在课程设置标准上有四个选择:①是按综合岗位设置课程,即将现实职业中几个工作性质或方法相近的岗位,综合起来形成一门课程;②是单一岗位课程,即将现实职业中某一具体岗位作为一门课程;③是岗位任务课程,即现实职业中,某一岗位任务较多,或者某一工作任务操作复杂,容易引起教学疲劳,这时,可以某一岗位任务为单位,设计一门课程,相应一个岗位就对应几门课程;④是岗位技能课程,即某一岗位任务涉及多个比较复杂的技能,在一门课程中概括起来同样会引起教学疲劳,这样,可将这一工作任务按所用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多门课程。
  2 .项目化设计。岗位工作千头万绪,为了便于教学,应对这些工作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教学项目。可将一个任务定为一个项目,也可将任务的不同工序定为项目。在一个项目中,以“提出问题——分析背景和资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为线索,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有华.综合课程教学模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2]周爱军.课程整合理论的启示[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黄桃红.论职业化课程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