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屈晓林




  [摘要]素质教育既包括智育又包括德育,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加强德育建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探讨了德育在化学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内容,以期德育工作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化学教育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德育。”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中德育是重点之一,而德育工作的进行又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包括化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利用德育的渗透又可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主要观点如矛盾的对立统一、外因与内因、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哲学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而化学本身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能结合化学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逐渐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外因与内因的辩证思想。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物质可以燃烧的性质是其燃烧的内因,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就能燃烧;另一方面,世界上并非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这是因为不能发生燃烧的物质不具备可以燃烧的内因。例如纸张、塑料等本身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而石头则不具有可以燃烧的内因。又如,在讲解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等内容时可以结合“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2.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是爱国主义?人们经常把列宁的一句话作为爱国的广义定义来对爱国主义作出解释。这句话是:“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原动力。自古到今,我国都有着令人骄傲的光辉文化和发明创造,这些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直接素材。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化学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含有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司母戊方鼎”,到近代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等,结合这些事例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感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3.科学态度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的所有课程中与实验的结合最为紧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训练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耐心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中外科学家刻苦攻关和发明创造的历史,以激发同学们发奋进取的精神。例如,介绍门捷列夫通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才得出了元素周期律的结果,居里夫人发现新元素的艰辛过程等。这些例子都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具有严谨科学态度、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相互合作,冷静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培养的团队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可贵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4.安全与法制教育。如前所述,化学是一门与实验共同成长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掌握实验药品的特性,按章操作。不仅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还要求学生掌握特殊化学药品的使用能力,如强酸、强腐蚀性和剧毒性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还可以联系消防灭火等事例来培养学生在事故中的处理能力。此外,还可以联系当前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通过一些假酒案件让学生了解假酒的危害,通过对海洛因等毒品元素的介绍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来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毒品,剪除社会毒瘤。这样,通过结合事例来讲解课本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法制与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更明确说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德育和智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在教育活动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其平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的优良品德。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渗透德育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只要教师在提高自己德育理论的同时认真钻研教材并积极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把德育有机融合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去,在为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优良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Leslie N. K. Lo,Fang Wang,Moral Education ofYouths in the Information Age,US-China EducationReview [J] Mar. 2006,Volume 3,No. 3 (SerialNo.16).
  [2]Emile Durkheim,MoralEducation[M], CourierDover
  Publications,Dec.6,2002.
  [3]雅斯贝尔斯·K·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4]高得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5]郭保章等.化学史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6]王祖锹.要结合化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