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式反思与改进策略

作者:马俊涛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固然和学生本身的基础差有关,但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本文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长期以来主要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提出要以有效教学理念来统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而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教学 改进策略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讲到:“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落后的教学方式,其“教育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要。因此,中等职业教学改革是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现在,职业教育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展开是大家的共识,但是面对门类繁多的课程应该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应该牢牢把握一点——有效教学。下面谈一点浅显看法,以供商榷: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有效教学,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应该说这一思想对学校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具体到中等职业教学,着实应该推陈出新。我国的中职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书本上学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的教学方式。尽管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教学对中职生来说有效吗?
  
  (二)教学对象的实际分析
  
  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就是要认清教学对象的特点。目前,我国中职生的来源主要是普通初中毕业生、少数往届生及个别社会青年。他们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①文化基础比较差。②自信心相对不足。③具有叛逆特点。④管理难度较大。面对这个特殊群体,若仍沿用传统方法教学,必然会出现两种无效教学:其一,教师使尽全力上课,学生的知识水平仍处于原始状态,什么都没学会;其二,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错位,教师所教非所用,学生所学非所用。
  
  (三)教学终极依据——就业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凡是能够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因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不再是学生积累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否“站”好岗。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以学生学习的量的多少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思维模式应扬弃,重新树立全新的现代标准。
  
  (四)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有效教学首先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无所谓“教”的本质就是“学生本位”;其次要注重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是指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指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结果。基于这一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四项改革意见:
  1.由于个体的智能倾向不同,中职生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宜多,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凸现出与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反映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规范性,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反映在课程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能,除了我们中国人传统 “偏爱的”逻辑、数理智能以及言语、语言智能外,还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这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其一,中职生的特点是不太擅长逻辑思维,擅长运动、人际交往等形象思维;其二,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人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形象思维能力,这正是中职生的优势所在。因此,教学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契合这两个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设计多和实际相联系,尤其和所学专业相联系。有个口号叫“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不是说只要掌握了知识,就拥有能力?其实,知识不等于能力,其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填平鸿沟的有效方式就是实训,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组合,成为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能型”人才。
  3.打破课程体系的固有编排、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后关系。“教材的体系安排是科学的,因此,按顺序教学”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先理论后实践”是常见的教学思维定势。这一定势禁锢了有些教师的头脑。 “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这是当今职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有必要对课程体系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顺序进行优化组合。第一,提倡“选择性教学”, 依据就是实践的需要,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第二,对于特定的内容,可以采取“边理论边实践”或者“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理论困惑”,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使其“豁然开朗”。
   4.成绩考核多样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或“项目考核”并举,侧重后者。现在的成绩考核多采用“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忽视了人智能的多元化特征,又违背了“实践导向”的职业教学目标,肯定是低效的,也是不科学的。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知识考核”、“能力考核”、“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并且突出实践能力操作。还有人提出采用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更好。总之,“实践是检验教学的唯一标准”。有了这样的评价导向,我们的教学就有了方向,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就有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6]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20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