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高 鹏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怎么才能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会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思考 探索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课堂。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使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课堂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思考
  
  1.多媒体应用频繁。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用多媒体,一堂好课必须要用现代教学设备,每一场比赛、每一次教学评比都少不了多媒体课堂教学这一项。最近,笔者参加职校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评比标准中就有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一项,并占5分分值。但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内容都需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吗?笔者认为不尽其然,教师之所以要在各种观摩课、公开课或其它课上频繁使用多媒体,其原因是评课标准的导向作用,老师只有投其所好。
  2.课堂教学一“体”化。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上重视演示现象、忽视揭示过程;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把教学媒体当成是教师讲解课文不可缺的工具。殊不知,如果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会形成学生不会思考、不愿思考、学习效率更低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要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若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的内容, 都被课件一一展现,这样留白不足,限制了学生思维。
  3.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过多。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呈现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使课堂丰富多彩,教师稍有不慎,就会步入“信息过量”的误区。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很多教师都步入“信息过量”的误区,使学生接收了信息还没来得及思维加工,后面的信息又蜂拥而至。这样,学生承接不及产生“过载”现象,自然也就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探索
  
  1.根据知识类型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科,也不是该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某些学科教学,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甚至比现代多媒体教学更加有实效。因此,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前,应先弄通、吃透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遴选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2.信息技术手段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恰当地应用,才能相得益彰。多媒体的作用再大,也只能作辅助手段, 倘若本末倒置或舍本逐末,那就会事与愿违。好的课件不应简单地以计算机来代替,只有把计算机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使学生的知识能得到横向的发展。教师还可对课件设计多种线路,以便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要避免多媒体课信息量过多的现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辅助功能。首先,应明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务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切忌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内容;第二,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设计课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第三,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的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教育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为了避免走入认识的误区,我们首先要明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这样,才能制作更好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刚刚起步,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只要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必然会看到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给教育界带来的又一春天。
  
  参考文献:
  [1]鲁冰. 多媒体课件的“误”与“失”[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刘继雄.多媒体课堂教学低效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学科版),2006.(11).
  [3]马立.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