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如何培养艺术生用创造性思维设计图形

作者:王立霞




  新时期的艺术人才是创造性人才。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它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多种答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古往今来,人们非常重视师生间授与受的关系,对学生反叛和超越的精神认为是不道。形象艺术教育,虽然重视创作,但也只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侧面。现代艺术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使我们认识到人的创造潜力完全可以在视觉形象艺术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创造活动都是自我否定。正因为打破了这种思维合理性,才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歪曲生活是一种创造。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呈现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格局,重视技能表现的同时考核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重点和热点。如2004年北京服装学院《手套的联想》试题,就是在以手套为原型,通过变化、组合成创意图形,表达和平和沟通的概念。学生做题时要在特定意识支配下,通过联想、想象,用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图形进行再创造,与其他元素组合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新图形。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的高级形式,培养富于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用创造性思维去设计图形。具体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1.同构图形。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像组合成一体,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它包括形式同构、形意同构、图形与文字同构的方法。如“森”字,用创意图形去表现这个字,可将其中的一个“木”字用一棵树的形式表现出来显得更有情趣。再如“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海报,主体戏剧角色脸部额、眼、鼻、嘴四段,分别由印度舞蹈、中国京剧、泰国舞剧、日本歌舞伎演员局部妆组成,这种构图形式新颖、别样,体现了亚洲各国艺术风格,准确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2.影子图形。影子图形就是将物像在光照下所产生的影子进行变异,把影子设计成有别于原物像的另一个形象,创造出神秘、含蓄、令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新图形。比如,小禾苗的影子映射禾苗的形状,若以创造思维中的直觉,把它设计成另一种形状,可能就是“翩翩起舞的少女”。这样设计出的形象更优美,富于联想。
  3.正负图形。画面主体形象为“正形”,围绕它们的背景为“负形”。对正负图形创意时,“负形”也要设计成有意味的图形,正负形在视觉互动中可产生相互转换。这种性能,视觉艺术中称为图的“各向异性”。
  如我国的“太极图”,黑白相间,给人的感受是黑白互相排斥又互相容纳、互相争选又互相推让、互相拥抱又互相割离,这种艺术结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再如西方绘画“卢宾之壶”,画面正负形分别以一个壶和两个侧面的脸组成,结合严谨到位,富于哲理性。
  4.超现实空间图形。不受现实空间、时间的限制,通过联想,利用两个或多个空间的重组、延伸,创造新的虚幻视觉效果,它主要指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形象如何统一。在实践中,要打破常理性设计可能出现的矛盾空间。矛盾空间是指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的,假设的空间中才存在的空间。福田繁雄、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横尾忠则四人作品联展的招贴,就是用立体与平面图形相联接而合成的,构思立意十分新颖。
  还有一种就是引起错觉的悖理转换图形,悖理的转换是与自身相矛盾的结果,如福田繁雄画展海报上的女体,就是悖理的图形,她腰下所接既非另一合理图形又非合理空间。这种悖理转换图形,就是利用了视点的局限性。悖理图形一般用于海报,它画面较大,使人产生疑问从而获得宣传效果。
  5.图形变异。图形变异就是在保持形象基本结构不变情况下,改变形象的形态、质感、色彩等要素,创造出新的图形的方法。一切艺术无不依赖于客观的现实,而艺术要经过人的主观思维活动、选择加工才得以呈现。主观审美要求、审美意趣不同,写实或变形比重也就不同。因此,变形是艺术家强化和美化思维的一种方式。
  对学生训练,可以在新的创作意识基础上,使变形的范围随着表现自我感受而更加广泛和异化,包括夸张法、破坏法。毕加索的《女人脸》是典型的立体主义作品,采用高超的破坏法和夸张法创作而成。可见,发挥想象、夸张、装饰和实际有距离的变体造型比写实更生动。
  6.图形肌理。打破现实规律,改变物象原有的质感,呈现出有超现实的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如菠萝的肌理可以用电脑键盘上的字符来表现,产生新奇的视觉吸引,能表达单一物象无法传递的图形语言。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教学方法是培养创造性艺术生的关键之一,我们要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富于创造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