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职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尝试

作者:高 焱 林 健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早在2001年7月就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了。新课标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另外,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少数特长生参加高考或竞赛外,没有硬性的升学目标的重压,这都为体育课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舞台,同时也给教育部门和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将职中实施新课标的几点尝试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中的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法
  
  我们的传统教学往往强调动作技术的提高和动作细节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如在高中跳高教学中,认为教完了跨跃式跳高后,就一定要教俯卧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因为后两种技术比前一种技术好,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掌握情况。因为真正对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感兴趣又能较好掌握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尝试了将多种跳跃方式介绍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比如:鱼跃、剪式、滚式跳高等。也可多开设几个跳高场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随时升降高度或选择场地。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殊不知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再来进行低水平的不断重复的低级技能学习,学生自然会感到失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可在有一定对抗的项目上,改变教学的顺序。我是这样大胆尝试的:高中排球教学时不能一开始就练垫球、发球、传球等单个技术,而是先由老师提出一个简化了的排球规则,然后各个小组推选几个技能好的同学,开始实地上场进行尝试比赛,让其他同学在一旁观摩学习,教师及时穿插进行一些提示和讲解。这样比一开始就枯燥地讲解效果好多了,让场外学生一起体会其中的乐趣。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自会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教师再回过头来安排一定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认为,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其他球类项目,也可同理改变教学顺序;田径中的一些项目也可尝试从引发学生兴趣入手,改变教学顺序。
  
  (三)改变职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繁多,教不好、教不悦的现象
  
  新课标要求:在职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学校体育教研组按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分成若干组,采用大单元的教学形式(每单元上5个星期的课时),在一个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重点辅导一个运动项目。单元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逐步提高,在一至两个项目上真正学有所成。
  
  (四)改变传统竞技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多地选择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手段。要改变这一现状可采用竞技项目游戏化的方式。如篮球教学比赛中,可借用NBA联赛的一些规则,只允许盯人防守,不允许联防,让个人技术充分展示;在对抗练习中尽可能多采用三对三或者四对四的半场分组轮换练习。又如,排球教学比赛可允许排球落地一次再垫起,以及可不按发球顺序发球。允许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进攻线后发球和降低网高等来降低练习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五)改变职中体育教学的集合方式和队形
  
  传统体育教学中集合时由于过多强调组织纪律性而显得较死板,过于整齐划一。在职中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一种尝试:教师可用录音机在上课集合前播放学生喜爱的歌曲,引起学生注意并向老师靠拢,然后师生一起唱这首歌;站队的队形只要求学生围绕着老师呈圆形或弧形状,便于观察、听讲就行了。这样,用放录音机取代用刺耳的口哨声来集合,集合队形又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多种方式,我们教研组的几个体育教育师上公开课和优质课时都进行了尝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改革职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以前评价学生体育是否合格,一般是看这个学生的达标情况和体育课的考核成绩。只注意了终结性的效果,忽视了过程评价,也未进行发展性评价。这样,造成了一些过去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思进取,而基础较差(包括身体条件差,如肥胖、矮小等)的学生又经过很大努力还是达不到。由此看来,改变评价方式,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采用主要看平时的学习态度(包括着装、出勤、练习热情)、学习体验(包括学习中的进取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习提高程度等,然后结合达标成绩进行等级评定。这样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尽早建立起对照和奋斗的目标,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等级评定一般可分为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对一时不合格的差生,可暂时不评等级,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再重新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