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作者:陈忠月




  自主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让学生明白人具有巨大的自主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
  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去大自然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细菌》之前,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食品放久了为什么会变质?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会带着很大的兴趣去学习,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做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生物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生物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爱对生物课的学习。其次,对学生施以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生物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式”职高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相互协作——课堂小结。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适时地拿出标本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思考、建构意义的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话很少,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如在《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杂种形成配子时,相对基因的分离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必然结果。对这样的结果,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而学生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便进入一种心欲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状态。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阅读课本,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解,最后观察思考归纳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四)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感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有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我们评价学生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评价的科学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对于解答了问题但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面来考虑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来激励他,对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回答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等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