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增强教师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郭百慧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不辱教师使命,我们是否要问问自己:“我的教师魅力在哪里?”纵观优秀的教师乃至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观点。虽然名师不可仿,但是,新形式下需要的理想教师,是智慧型教师。他们既有敬业务实的精神,又能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既有深厚的的专业文化基础,又有终身学习的意愿与
  行动;既善于创新思维,又能够创造性实践;既能教书育人,又会教育科研;既能收获教育成果,又能得到幸福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四大支撑:一是丰厚的文化底蕴;二是高超的教育智慧;三是宏阔的课程视野;四是远大的职业境界。所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高尚的师德——前提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主体、思想观念多元化,教师的工作面临着更多挑战。而教师待遇不高,社会苛责太多,不少教师出现了职业枯竭倦怠感……这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和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作支撑,是很难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风雨无阻”地前行的。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教育者敞开爱的大门,就是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更辽阔的天空。
  
  (二)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基础
  
  学问改变气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难有超前的理念,没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停滞,就感觉不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如果我们自身知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跟不上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讲的:“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必须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具备信息化教育能力,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专业教学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教学,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巧妙地把知识,像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所以,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
  
  (三)高超的教育智慧——关键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需要智慧,教学艺术水平对优化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超的教育智慧,不仅包括娴熟的语言艺术、得体的教态,还包括灵活、合适的教学方式。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即使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技巧,他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够理想的。因此,教学语言艺术,要求达到:
  1.准确精练。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
  2.形象生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有“亲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形象生动,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3.幽默风趣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
  4.富有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感情投入是“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课堂上,讲什么需要智慧,怎么讲需要激情,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要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感情、情绪,如:提问时,要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谆谆教导,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
  5.大方、得体的教态。体态是教师的第二张嘴,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用来配合传递信息,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记忆。
  6.灵活、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有了娴熟的语言艺术和得体的教态后,还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式,这包括:问题的设计,设疑是课堂教学中最鲜活的因素之一,它要难易适度,起到质疑、促思、助教、激学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精确,不能泛滥成“满堂问”,问题具有开放性和阶梯性,由深入浅、循序渐进,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还能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教师的魅力呢?可以遵循: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反复,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形成工作、学习、研究、发展四位一体,这是教师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与阅读相伴。离开师范院校后,系统的学习来自于相关机构进行的培训,如: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注重实用、适用的特点,注重增补知识,改变行为,提高技能。更多的是教师非系统的学习,即自学性质的知识获取,如: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教育杂志等。
  其次,善于反思,与思考同行。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把阅读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思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写好教育随笔;注重和同行交流,多听课、评课;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共享资源库和教学案例库,搜索、下载网上相关信息;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走教育科研之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再次,勇于探索创新,完善教学艺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创新型教师。我们面对的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生,教育工作也要勇于创新,灵活运用教材,因材施教。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七种智能,个体智能倾向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类型,采取合适的培养模式,挖掘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他们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比较排斥,却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可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尽量让他们主动参与。如:有的提问可变换为课堂学生自问,转化角色。把复习提问的环节交给学生,这样他们就会事先复习,找出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当他们为自己的提问和答案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而感到欣喜不已,为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功而兴奋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面对当今青年的“政治冷漠症”,笔者特地选择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新闻点评,每节课都由两个同学报道新闻(内容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的,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新闻,本地区的新闻等),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最后总结,引导学生把所报道的新闻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音乐、视频、小品等灵活再现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重、难点。如:在我国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的教学中,播放视频“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纪实”、“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同时播放音乐《天路》)”等,以正反面事实教育学生,聆听《爱我中华》,学生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信念更加坚定。
  总之,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为了不辱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我们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平凡而不平淡,让我们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充实而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