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应用英语专业外贸方向的“双证沟通”实践研究

作者:彭春萍 林文斌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外贸英语方向的市场为需求,加强“双证沟通”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探讨了高职教学中“双证沟通”在本专业方向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效果。
  [关键词]外贸英语 高职教学 双证沟通 实践
  
  高职常规教学应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教学,实践应多于理论,针对性要大于系统性,这是高职院校的特征之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2002年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人员参加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组完成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衔接与沟通”(简称“双证沟通”)的研究,论证了高职教育中实现“双证沟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并构建符合高等教育规律、适应高等教育需要的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课程结构和培养计划,实施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与考证一体化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于2001年正式成立,最初,只有商务英语专业,后来逐步增加了应用英语和日语、法语等专业。由于外语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较少,而且难度较大,如英语翻译资格考试。虽然高职教育强调“双证沟通”,但纯语言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限,实施“双证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外语系开始探索参加诸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检员等与外语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于2004年成立了应用英语专业外贸方向试点班(简称:外英04301班),当年共招收54名学生(由外语系当年所招新生自主选择),尝试根据市场需要和技能要求单独开设各门课程。通过2年半的学习,目前已有54名同学顺利通过了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相应证书,大部分学生走上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就业情况良好。在高职英语专业教育中,我们探索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路子。
  
  (一)外贸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1.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实务课程的开设。为保证试点班的顺利运行,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以及一定的企业岗位需求分析,我们专门制定了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50.2:49.8。除了学院统一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之外,作为英语专业,只保留了基本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如: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以及综合英语,其余大多数课程均为专业性较强的实务课程,如:外贸单证、进出口贸易实务、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谈判等。我们认为,实务课程的增加有助于学生获得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而且,实训环节设置给学生提供了上岗前熟悉业务操作的机会。同时,这些实务课程均与学生将要参加的职业资格考试紧密相连,课堂学习可以促使他们考试成功,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们还做了有关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调查了150名外语系学生,收回问卷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2003级商务英语专业73人,2004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25人,应用英语专业外贸方向19人)。问卷主要是调查外贸方向学生对当前课程设置的看法,以及同学们对不同课程的接受程度。统计中所计算的比例为选择该项的总人数与各部分受调查总人数之比。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外贸方向学生认为对将来工作最有用的课程包括:外贸单证(51.3%)、报关实务(22.2%)、国际结算(23%)、进出口贸易(12.8%)等,以上结果说明学生也意识到了实务课程的重要性。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认为某些实务课程如:《进出口业务实务》是有必要开设的。从总体情况来看,95%的外贸方向学生对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满意的。
  2.确定“双证”范围。根据市场需要和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我们将目前外贸 “五朵金花”中的“四朵”,即: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报关员、报检员和跟单员,确定为学生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考试基本项目。中国顺利进入WTO以后,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从事各类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迅速增长,新的贸易方式及新的通关形势不断出现,报关员作为外贸企业与海关的联系桥梁,已经成为最新最有前途的金领事业。报关员需取得报关员执业资格,经海关批准注册后,可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物品报关、纳税等业务。截止2005年在武汉海关备案登记的自理报关企业有一万多家,代理报关企业几十家,而注册的报关员只有一千多人,平均9~10家才有1个报关员。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第九条规定报关企业报关员人数不少于5名。据有关统计:到2008年,我国将需要300,000报关员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同样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报检员和跟单员也是目前比较紧缺的人才。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3.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根据外语系特点,各英语课程均应该使用英语教学,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普遍相对较低,有些课程的专业性质强,如《进出口业务实务》、《报关实务》等,若使用全英语教学,学生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尝试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使用中文讲解有关概念以及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专业术语采用中英结合的方式讲述。对于是否使用中文讲解,穿插英文对照这一做法,我们也调查了学生的看法,上文所提到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8%的学生希望《进出口业务实务》使用双语教学。此外,还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外贸函电与单证》、《报关实务》等课程也应使用双语教学。
  4.加强实训。为了促进专业教学,让学生有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外语学院于2004年正式建立外贸实训中心,针对国际贸易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设立仿真学习环境,为试点班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中心以模拟教学、仿真实训、单证案例评析、电脑同步制单为主,让学生在模拟仿真、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外贸职业能力训练,注重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大多数实务课程都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操作,从而增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实践成效
  
  1.“双证”获得情况。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平时课堂学习加上考试前一周至两周的考前培训),外贸方向学生开始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25人报名参加了2006年4月的报检员证考试,22人通过考试获得报检员资格,全国的通过率仅为40%左右,而我院的通过率高达92%;41名学生(包括外语系其他专业方向学生15人)通过2006年度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并获得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63%;2006年,全国共有221413人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合格人数为17912人,合格率为8.09%。我院外语系共31人报名参加考试,13人顺利通过,获得海关报关员的执业资格,通过率为42.9%。除此之外,外贸方向试点班的54名同学中有21人通过了人力资源或涉外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证书,7人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人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全班“双证”获得率为100%,顺利达到了试点目标。
  2.就业情况及企业反馈。目前,外英04301班学生已基本就业,且工作岗位与所考取的职业资格证大致一致。如该班学生蒋俊华(获国际商务单证员证,未通过CET-4),通过在中山龙胜制衣厂的跟单实习,现已与工厂签定单证员岗位的就业协议;学生王浩(获外贸报关员证,通过CET-6),通过在浙江润森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实习,现已与该公司签定外贸业务员(含报关)岗位的就业合同。企业对此班部分毕业生的反馈较好,例如浙江绍兴润森纺织品有限公司:“今年,我们接收了武职外贸班的两个学生(王浩、张静),从事外贸业务和报关、报检工作,表现很不错。这两个学生适应能力强、上手快,很有培养价值。尤其值得赞扬的是,这两个学生在校期间就考取了外贸报关员证、报检员证、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取得了海关、商检等专业岗位的执业资格证书,工作积极主动,来了就上岗,这在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少见。我们认为,这应该感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的精心培养和全力付出。”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试点班在“双证”获得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也凸显出一些矛盾。如,英语教师不懂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差、一些学生表现出对非专业课程的轻视等。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师自身素质、学生自觉性等一些客观因素有关,但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是我们在将来一定时间内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总结分析2004级试点班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我们提高了录取生源的英语水平要求,在巩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成效显著。总之,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综合素质,根据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培养既有外语语言基础,又具备相关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将学校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资格考证有效融合,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是我们在今后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将继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湖北省职教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2]马必学.坚持改革、创新与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2,(2).
  [3]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编.职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J].教育研究,2002,23(6):89-91.
  [5]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