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宽基础”和“活模块”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结构

作者:高兆霞




  [摘要]“宽基础”、“活模块”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阶段,组成了财经类专业的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宽基础”是职业基础教育阶段,其课程内容集合了财经类职业所必备的通用知识和技能;“活模块”是职业专门化教育阶段,其课程内容是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群式模块课程体系 宽基础 活模块 财经专业课程
  
  财经类专业的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财经类职业岗位为依据,采用横向集群思路,在大量的社会调查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一课程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了财经类大部分职业。它的课程结构由“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阶段组成。“宽基础”是职业基础教育阶段,其课程内容并不针对特定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财经类职业所必备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适用于财经类大部分职业;“活模块”是职业专门化教育阶段,其课程内容是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宽基础”阶段的课程,集合了该职业群通用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涵盖了财经职业群的所有职业岗位,具有较宽的专业面。“宽基础”课程中包含文体课、专业课和技能课。这些课程从功能上可以组合成四大板块,即政治文体类板块、工具类板块、公关类板块和职业群专业类板块。四大板块的课程设置如下:第一,政治文化课类: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第二,工具类:计算机、外语、计算技术;第三,公关类:公关礼仪、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第四,职业群专业类:基础会计、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经应用文、书法。
  “宽基础”阶段,侧重于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政治文化类板块,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工具类板块,强调学生使用外语、计算机能力。公关板块,是以学生公关能力形成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群专业类板块的课程,集合了财经类职业相关岗位通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学完上述四大板块课程后,不但奠定了在财经岗位工作的基础,为学习“活模块”课程创造了条件,还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对口升学、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发展的后劲,使其在择业、就业、转岗、升迁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由于“宽基础”课程集合了整个财经类职业通用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它有利于学校师资、教材、设备建设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较好地实现了以“不变应万变”,解决了劳动市场的波动性和教学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活模块”阶段,是职业专门化教育阶段。该阶段课程设置强调能力本位,重视职业资格导向和职业岗位现实需要。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针对财经职业群的某一种职业,设计相应的模块。学校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变化灵活设置这些“活模块”课程。
  “活模块”课程设置如下:第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第二,统计:统计原理、统计实务;第三,金融:金融基础知识、金融实务;第四,保险:保险基础知识;第五,税收:税收基础知识、税收实务。
  在设计“活模块”时,应使各模块的内容尽可能同财经类社会考核标准接轨。随着我国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活模块”课程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实行会计“活模块”教学,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参加会计上岗证、会计资格证、电算化合格证的考试。通过统计、金融、税收、营销、保险等“活模块”的学习,可参加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商品推销员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等考试。学生通过考试,获取上述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相应的资格,成为既懂手工会计,又会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同时又熟悉银行、纳税业务;既可推销商品,又可以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多用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将大大增强,真可谓“多证在手就业不愁”。
  “活模块”阶段中各模块之间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可以相互迁移的部分。比如学生学完会计模块后再学习金融、税收两个模块,可以把会计工作和银行、纳税业务结合起来,从而拓展了横向职业能力。保险、营销两个模块也存在相通之处,营销专业推销的是商品,保险专业推销的是保单,在推销方式上具有共性。由于在设计“活模块”课程内容时,删除了各模块间交叉、重复的知识和技能,若把这些共性的知识和技能安排在“宽基础”阶段,通过对各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理,使各模块教学内容更贴近职业岗位,也可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力。学生在智能结构上一方面具备了针对整个财经职业群的职业能力,满足了劳动力市场对“通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用人单位希望能立即顶岗的“专才”的需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