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作者:蒙 军 韦光辉 李冬莲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西8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开设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课程的开展情况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广西高校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栋梁人才的重大责任。大学生所形成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习惯将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他们属于社会先进群体,对社会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地方高校体育课程现状,进一步推进和改革地方高校体育课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a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对象。选取广西8所普通高等院校为对象,涉及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或管理者、体育教学人员和在校普通大学生。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1980~2007年间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体育专著中涉及体育与健康的教改内容,进行了收集、整理、比较分析。②问卷调查法。体育管理者32份,回收30份,回收率93.75%,有效答卷30份,有效率100%;体育教师90份,回收88份,回收率97.78%,有效答卷88份,有效率100%;在校学生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98%,有效答卷194份,有效率98.98%。③访谈法。拜访咨询过6位体育教授和同行;座谈访问:曾委托3所高校的体育同行,分别邀请他们所在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专题讨论;电话访问:曾与3所高校的体育部主任和教学科研主管通过电话了解了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情况。④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据对广西1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广西高校已不再把提高运动技能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而增强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是与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宗旨相符的。近年来在改革中产生以及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如健康教育、体育能力培养以及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等是与国内以及国际潮流相适应的。
  2.开设体育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改革的重点。国内高校打破了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据调查显示,目前,广西高校主要开课形式是:一年级以基础课为主,占82.62%;二年级以选项课为主,占78.53%;只有32.24%的学校对三、四年级开设体育课,如选修课、达标课、素质课等。采取一进校就开设选项课的学校只有3所,而采用俱乐部制体育课的学校有5所。据统计,有88.56%的学校认为应该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只有5.7%的学校认为可改可不改,另有8.74%的学校认为不需要改革。因此,改革是多数学校的选择,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多年的实验研究,以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模式,即使这样,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
  3.体育课内容设置情况。体育课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及效果。在开设基础课的学校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按教材所占的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达标项目、球类娱乐项目、武术健身项目,这与中学的体育课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一部分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中学教学条件有限,体育达标要求很低,根本跟不上大学体育课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适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广西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已有33.58%的学校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在开设选项课的学校中,选项内容由多到少依次为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网球、健美等,学校开设这些选项课,主要原因是便于开展,其次是为学生喜爱。近年来,一些项目如体育舞蹈、散打、轮滑等的流行,深受学生喜爱,但广西很少将这类有意义并且比较适宜今后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列入到体育课中,其原因不是缺乏相应的教师,就是认为有危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相信有更多学生喜爱又具有健身价值的项目会列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4.学生对课程结构的评价。目前体育课主要采取以室外练习为主的模式,在这次调查中有70.25%的同学建议非室外课每学期安排的时间应该占整个体育课的35%,其中理论课、运动保健、收看比赛实况录像、体育心理、运动伤害急救所占比例都很大,说明学生对体育室内课的需求还是很迫切的,因为他们认为关于运动保健、伤害急救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自身运动安全意识很强,自我保护能力也在增强,这就意味着《纲要》中第八条规定的“……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5.学生对体育课各教学要素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程度,反映出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追求程度以及是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从调查结果看,在场地和体育设施方面,有47.8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来进行练习,尤其是网球、羽毛球等小群体性的球类运动,每个班级至少需要五六个场地,它们不像足球和篮球一样可以大群体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练习。学生对场地的评价反映出目前大多数学校由于扩招学生导致学生数目快速增长,而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增加幅度小,不及学生扩招的增长速度。而55.68%的学生选择课后不积极练习的原因也多是由于人多引起的场地不足。在教学要素的评价中,87.23%的学生认为现行的36学时太少,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习者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课时去发现与纠正错误,学时少就得不到足够的练习,不可能建立良好的运动条件反射,更不可能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在“参加体育社团(俱乐部)”评价中,有67.56%的学生选择参加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来补充课堂教学练习的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性;体育课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授课,但是一些简便易学、深受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师以及运动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被迫取消。
  (2)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要求比较迫切,这是因为学生对关于运动保健、伤害急救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自身运动安全意识很强,自我保护能力也在增强。
  (3)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程度。据调查表明,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追求程度比较高,但目前广西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并未达到学生所追求的目标。
  2.建议。
  (1)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围绕整体教育的目标而确立的,通过体育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发展轨迹来看,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是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与当时的教育发展紧密相关。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应该以育人为宗旨,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