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从激进建构主义的视角探析项目课程

作者:张明燕




  [摘要]项目课程已经成为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从激进建构主义视角探析项目课程,主要包含以下思想:以生产典型产品为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工作体系为标准,组织课程内容;以实用为取向,选择课程内容。
  [关键词]激进建构主义 视角 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高潮。在这次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要想实践得到顺利发展,项目课程必须有大量的理论做为基础。近几年来,项目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同时,其理论基础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下面本文将从激进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对项目课程做一个简要的探析:
  
  (一)以生产典型产品为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进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主体已经适应的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的环境的时候,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只要他们所建构的世界能‘进行下去’,在这个世界中就不存在无法预见的或无法克服的问题,或者说,只要他们行动时这个世界似乎是真实的,就绝对没有去学习任何别的东西或理解任何不同东西的理由”。按照这种动机观,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能来自实际的需要,项目课程所强调的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宗旨正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里的典型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
  
  (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帮助学生不断建构知识
  
  三段式课程理论认为知识是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理论和方法,是人类学习的对象。学习者的任务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学会这些知识,这种知识观是客观的知识观。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外界输入给主体的,它不是对客观规律的反应,而是主体自己主动建构的,是主体赋予经验的一种形式。激进建构主义完全否定了客观知识
  的存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三)以工作体系为标准,组织课程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建构”二字上,即知识不是由外界输入给学习者的,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那学习者是怎样来建构知识的呢?这要依赖于学习者原来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如果一个学习者以前对一个学习领域没有任何相关知识,那他现在对这个领域的任何事物都是不熟悉的,这一领域的知识他是无从建构的。从这一点出发,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各门课程之间以及课程的内容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组织,使学习者的知识得到不断的建构。
  以往的三段式课程都是以知识的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而项目课程则不同,它强调的是以工作结构为依据,开发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强调整体的课程设计,即按照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任务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没有任何关系的静态知识。“事实上,在动态的工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任务的关系是背景与焦点的关系”,只有通过这种以工作体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形式,才能使课程中的内容具有动态的联系性,从而更好地让学习者不断地建构新的知识。
  
  (四)以实用为取向,选择课程内容
  
  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中,课程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但这些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是完全脱离的。项目课程与三段式课程不同的是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强调其围绕工作任务展开。项目课程是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任务的关系是背景与焦点的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所以工作任务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课程内容就根据这些知识来选择,课程内容着重突出“实用性”原则。
  综上所述,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我们应当在理论与实践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真正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有着深刻的内涵,本文只做了初层次的探索。对项目课程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必将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4]朱晓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5]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