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作者:党同霞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并关注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建立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营造氛围,加强教学工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产、学、研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子。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目标,就是以专业为依托,以课程模块为组合方式,以使学生获得经验、知识、体验为途径,以教学、模拟、实践为手段,树立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开创精神、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根据目标,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1.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培养创业思想意识。良好的氛围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把创业教育上升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增财的高度上,引起高校领导的必要重视,提高领导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而赢得学校领导的关注、支持和指导;其次,高校要不断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的规律、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等,定期召开交流会、培训班,通过学习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再次,要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营造出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在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下,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他们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还要进行创业形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勇气。
  2.加强教学环节工作,注重创业技能培训。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必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因势利导:增加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案例可以详细地介绍欧美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热情;注意对商业规划、活动、过程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讲授,让学生学到有关的经营技能和创业的一般知识;还可以通过案例研讨,使有兴趣的学生从中获得某些创业的必要知识,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
  3.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创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教学时间,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创业实践基地设立配套的风险投资基金,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4.产、学、研结合,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要将创业教育与科研、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创业教育促进科研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科研成果,通过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进行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获得的利润,可以解决科研资金紧张的问题,从而推动新的科研成果的产生。学校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相互协调,解决好成果研发、知识转化、学生创业三者之间的矛盾,使之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并以此提升创业教育的层次和高度。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1.打造一支优秀的创业型师资队伍。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如果没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生就不能全面正确地接受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系统教育,创业实践肯定会失败。因此,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学校要成立相关学科,建立教研室,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机制。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文件政策,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导、支持和保障。可以成立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促进发展。要对教师的科研和创业辅导工作予以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与其他科研项目同等的待遇,在经费上予以有力保障,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创业教育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和创业思路新颖、工作成绩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社会贡献大的创业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充分调动教师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要利用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在校生的创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设立创业基金、创办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提供创业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提供帮助。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强化创业理念,并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合,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来参赛,以促进更多学生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开展研讨、辩论,丰富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创业有关的课外活动,使创业教育能够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4.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时,要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考虑,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争取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要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结合专业系统来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教育的课程要丰富,应包括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创业管理运作、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策略等内容。
  创业教育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增强大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采取措施、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积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创新性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