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作者:何幼鸾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焦磷酸作为磷酰化试剂制备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并讨论在此合成工艺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原料转化率和单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有较好的起泡性、稳泡性和乳化性,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关键词]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 合成 性质
  
  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coconut oil monoethanolamide phosphate,CMA)是一种重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广泛应用于化纤、纺织、皮革、塑料、造纸、化妆品等工业领域。它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乳化分散性、润滑、洗净、耐酸碱等特性,在化妆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成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工艺路线较多,不同的合成条件和磷酸化试剂得到的产物性质差别很大。本文采用焦磷酸为磷酸化试剂合成磷酸酯,与经典的三氯氧化磷、五氧化二磷、磷酸为磷酸化剂相比,原料稳定性高,毒性低,工艺简单无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材料与仪器
  1.药品及规格。椰油酸(工业级,武汉天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单乙醇胺、磷酸、氢氧化钾、五氧化二磷、月桂酸、氨水、液体石蜡、苯、氯化钠、无水氯化钙,以上成分均为化学纯;无水乙醇、乙醇(95%)为分析纯。
  2.仪器。电热炉,搅拌器,DKW-Ⅲ型电导仪,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50mL具塞量瓶,罗氏泡沫仪。
  
  (二)方法
  1.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的合成。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的合成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椰油酸先制成甲酯,再与单乙醇胺反应。此法产品纯度高,但工艺流程复杂,反应中要用到甲醇,劳动保护和防火条件要求较高。二是椰油酸直接与单乙醇胺反应,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会产生不具表面活性的副产物胺酯、酰胺酯。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的制备过程实验如下:在三口瓶中加入椰油酸和部分单乙醇胺,加热搅拌,升至80℃左右加入适量氢氧化钾和剩余单乙醇胺,继续搅拌,保持温度在70~80℃反应5小时。所得的椰油酸单乙醇酰胺常温下为浅黄色蜡状固体。其反应式为:RCOOCH3+H2NCH2CH2OH →RCONHCH2CH2OH+CH3OH(RCO-:椰油酸酰基)。
  2.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将上步制得的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用焦磷酸作磷酸化试剂与其反应,再以KOH中和成钾盐。反应式如下:
  2H3PO4 + P2O5 + H2O→ 2H4P2O7
  
  反应产物通常是单烷基磷酸酯和双烷基磷酸酯的混合物。由于焦磷酸中含有一定量的磷酸,反应过程比较复杂,有酯化、焦磷酸水解、聚酯水解等。因此,本文拟定实验步骤如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椰油酸单乙醇酰胺,水浴加热至熔化后,开始搅拌并慢慢加入焦磷酸,反应温度控制在70℃,反应3小时后加入2%(质量分数)的水进行水解反应,2小时后取出少量样品用电导滴定分析来测定单酯、双酯含量。再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钾,85℃反应0.5小时,形成钾盐。
  单酯与双酯相比,水溶性、起泡性和抗静电性更好。单烷基磷酸酯及其盐化学结构与生物膜类似,所以与皮肤亲和性优异,提高单酯的纯度,就能用来制备性质更优的产品。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有物料比、反应时间、温度等。本实验采用L9(33)正交实验,因素位级见表1。
  
  (三)结果与讨论
  1.正交试验结果。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见表2和表3。
  
  A:温度因素水平;B:反应时间因素水平;C:mol(CMA):mol(焦磷酸)因素水平
  
  K1j :第1个因素水平各实验结果之和的平均数;K2j第2个因素水平各实验结果之和的平均数;K3j:第3个因素水平各实验结果之和的平均数;R:极差
  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单酯收率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制备高浓度单磷酸酯的最佳条件为:A3B2C2,也就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配比(摩尔)为0.9∶1,这时单酯的产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四)产品性质测试
  用所制得的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钾盐测定其某些性质指标,并且与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钾盐作比较(结果见表4)。
  1.克拉夫点的测定:将1g产物加入到100mL水中,逐渐加热,产物完全溶解时的温度即为该产物的克拉夫(Krafft)点结果。
  2.乳化力的测定:测定产物对液体石蜡的乳化力。将浓度为0.5g/L的试样溶液及液体石蜡各10mL放入100mL塞量筒中,激烈振荡使其乳化后置于30℃的恒温槽中,记录体系中形成5mL水层的时间,根据时间长短来判断样品的乳化力。
  3.泡沫力的测定:用浓度为2.5g/L的试样溶液在罗氏泡沫仪中测试。
  
  由表4中可看出,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钾盐,其三项指标均高于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钾盐,因此产品的泡沫力和稳泡性较好。
  
  (五)结 论
  我们选用的磷酰化试剂为P2O5含量为76%的焦磷酸,烷醇酰氨与磷酸摩尔比为0.9∶1, 反应温度为80℃,反应3小时后加入2%的水进行水解反应,2小时后取出少量样品测定单酯含量。再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钾中和,85℃反应0.5小时,形成钾盐。 产品的分析结果与性质测试表明:我们合成的产品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最终单酯的收率超过70%,且本产品的发泡性和稳泡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乳化性和抗盐性,在热水中溶解性良好,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王钰瑶,谢荣锦.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2,3(5):1~4.
  [2]贡长生.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J].现代化工,1996,(9):22~25.
  [3]黄洪周.化工产品手册(工业表面活性剂分册第3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35~137.
  [4]王正五等.表面活性剂降解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业,2001,31(5):32~36.
  [5]方银军,潘晓飞.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业,1998,29(2):21~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