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理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模块的构建

作者:张 永 王 珂




  (一)以发展的观点看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最新的AECT2005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从发展的观点看,教育技术已形成了一套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体系。其着眼点是既重实际应用又重理论研究,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所体现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已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从师范类到非师范类院校的办学体系。2004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6次会议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五个培养方向:教育技术方向,教育媒体技术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方向,远程教育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师范性质的范围。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需要既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软件开发和媒体设计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职业培训与管理方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这类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类型是定位于“非师范类”的。
  
  (二)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模块的意义
  近年来,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面向非师范领域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贵州财经学院2002年正式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并招生,该专业设置在信息学院下,毕业生授予理学学位。根据学院以理工科类为主的办学实际情况,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下,结合很多高校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成功经验,在理学为主的非师范类院校开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定位为非师范类方向,理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重点突出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与软件工程、教育信息技术管理这三个方向,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特色和强应用。
  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专业实习模块的研究,将更好地突出该专业的基础性、前沿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真正将教学理论融入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对专业实习模块的研究,使得专业实习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做到专业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以此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完成对理论的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对专业实习模块的研究将规范专业实习过程,这对专业实习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今后教育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设计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理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模块的内容
  在学生的专业实习上,应该采取“知识”+“模块”的教育思想体系。“知识”部分主要指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模块”则是构建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上,重点围绕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方向,教育信息技术管理方向构建的实习模块。
  1.关于教育技术调查的教学实习模板,定位为教育调查的实习。通过进行教育调查和知识培训,具体的教育研究调查并完成实习调查研究报告。该模块重点培养学生教育技术学知识的应用。
  2.教育信息化管理实习模板,定位为教育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实习。学生通过对某教学单位的实际教学需求的调研,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对教学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并学会教学信息系统的管理。重点是培养学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媒体技术实习模块,定位为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实习。学生可以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计,完成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制作。主要包括影视制作、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求完成具体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
  4.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实习模板,定位为教学网站的建设、网页制作与设计以及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的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远程教育网站的建立与管理,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能力。
  总之,教育技术学是综合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模块”化的构建可根据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学科发展趋势、学校师资及设备等多方面考虑调整实习模块。这种方式能动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它在不断研究、探索中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理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探索出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