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一节英语文学课的设计

作者:屈 彬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呢?我通过了解英语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学习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在平时讲课中就有意识地多给学生讲授西方文化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对此有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样做不但能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做到一举多得。
  这节课我讲的话题是文学,所以我想通过文学这个话题引领学生博古通今,综合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在文学领域里,不只是中国文学是很了不起,西方文学同样精彩!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对以后的学习都有极大帮助。我的整体教学思路和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先提出今天的话题是文学,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一谈到文学,我们首先就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那么谁知道这四大名著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呢?” 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与中文的结合。接着就从中国文学联想到外国文学(主要是英国文学),随后谈到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著名的戏剧和诗歌。我还给学生朗诵了一首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因为这首诗的主题非常好,它的主题是“具有能够战胜时间,使人不朽的力量”。以此激发他们对英语文学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然后,我们又从古代英国文学回到了现代英国文学上,告诉学生现在有一种新型的文学,它的代表作在全世界都是最畅销的书,被译成了61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都有销售,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这是哪一本书呢?让他们猜。学生纷纷回答是《哈里·波特》。接着我介绍了书中的这个小主人公是个会魔法的小男孩,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故意问“我们班里谁会魔法?”当然没有人会,“那谁会变个小魔术呢?”有个女同学说会,我就让她上台给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我让看过《哈里·波特》电影的学生评论了一下这部电影。有的同学说没看过,我就把准备好的一个精彩片断放给他们看,学生都很激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到《哈里·波特》的作者和更多关于《哈里·波特》的信息,学生情绪特别高涨,欲罢不能,非常想读一读这本书。在这个时候,我让他们打开课本,学生如饥似渴地读下去,了解哈里·波特的生活、学习、信念等情况。
  后来,我让他们根据课文回答了一些问题,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了解,接下来分析了《哈里·波特》的人物特点,学生回答很积极,说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又让他们讲了从哈里·波特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用英语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容的了解。最后通过让一个学生复述课文,结束了教材的讲解部分。
  在这节课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了预订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无疑是一堂成功的课堂设计,回顾总结这堂课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点是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热烈的用英语表达的文学学习的氛围。第二点是我给了学生充分地运用英语表达的锻炼机会。而我之所以成功地实现了第一点,是因为我成功地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外国的文学也是珍宝。通过学习一首十四行诗,让他们认识到除了四言绝句、七律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美的诗歌形式,这样他们的视野就会放开,放眼整个世界的文学。
  2.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靠强迫形成的,而是教师要设法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引领他们学完了美丽的十四行诗,难道他们在被鼓舞之后,情绪高昂了就不渴望学习一下其他的文学形式,如戏剧、小说文学了吗?肯定不是的。
  3.使学生受到了文学浓烈的熏陶。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到英国文艺复兴的莎士比亚,从感情激昂的英国诗歌到英国现代的魔幻小说,这些文学作品像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学生求知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了启发,受到了文学的鼓舞!
  我也成功地做到了第二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课前的绕口令。让学生练习绕口令,最能锻炼他们嘴皮子的能力,能很好地练习学生发音的清晰和口齿的灵活,对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有很大的帮助。第二,上课时的口语表达,使学生有足够的锻炼机会,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第三,电影配音。课堂结尾时,设计了一个电影配音活动,学生都特别积极,跃跃欲试。让他们真正锻炼了自己,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