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机械制图》教学之我见

作者:李发梅




  [摘要]笔者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兴趣的培养、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标准化的感念和重要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介绍了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见解。
  [关键词]兴趣 标准化 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 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对这门功课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独立承担其业务范围内的读图和绘图。初学者总觉得难度较大、枯燥无味,加之目前中专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门功课的教与学更是吃力。笔者在几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以及与同人的探讨、研究,总结出《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四点见解。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引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基石。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求知欲。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经过多次思考和反复实践,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以熟悉的玩物组装图和日常实例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每次刚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常常由玩具组装图、手工制作图、千纸鹤制作图等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机械制图》。再以大家熟悉的桌、椅、自行车、汽车,以及我们所在教学楼的设计等具体实例,充分论述《机械制图》在生产、科研、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2.重视绪论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该课,毫无基础,头脑中一片空白而又好奇的心理,讲授绪论时,利用有关资料如挂图、模型及实物,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教训,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样——实物(模型)”的对比分析,系统地讲授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使学生初步明确“为什么要学制图”,“制图在建筑设计或机械设计制造使用中的作用”以及“制图课与其它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等,使他们对该课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为学好这门课程树立信心。
  3.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并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由于目前中专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到学习制图困难,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若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并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就能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仪器、绘图工具
  调动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就有了急于使用制图板、丁字尺、图纸以及绘图仪器动手绘图的欲望。于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在制图板上安放图纸?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怎样正确地配合使用?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圆规、分规等绘图仪器?铅笔如何磨削,等等。教师不仅都应向学生详细交代,而且要作出示范,使学生反复练习,直熟练掌握。
  
  (三)必须牢固树立标准化的意识
  图样是工程技术语言,在交流中必须严密、准确、唯一。字体、线型、图纸幅面、比例、图样表达、尺寸标准、技术要求的注写、明细标题栏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有科学、严密的统一规定。这是制图的“法规”,是每个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因此,教师在教授《机械制图》时,必须向学生明确指出与绘图有关的国家标准,向学生突出标准化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标准化意识,指导学生画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在不断总结中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1.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采用纯手工绘图,步骤一般分为形体分析、布图、绘制草图、检查、加深、尺寸标注等。计算机绘图只需装有相应软件的计算机和打印设备即可,作图前只要先设定好线型、线宽等就可以直接作图,省去了从底图到正图所花费的时间。同时在做图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并且软件中具有标注功能可以直接标注,不需再绘制尺寸线、尺寸界限、标数字等。在教学中,只有具备了手工绘图的基础,计算机绘图才能达到高水平,否则,软件操作再熟练,也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纸。因此,只有将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达到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有机结合,在平面图形、零件图、连接件等部分都采用了先手工绘图,后计算机绘图的方式。从对学生的检测结果来看,绘图质量、正确性等均有明显地提高。在平面几何图形的作图部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规则和方法有所不同。如圆弧连接的画法学生总是掌握不好,但在计算机绘图中采用的是解析法,且具有智能化的捕捉工具,因而使得这些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完全适合工程需要。计算机绘图中的线段之间的平行、垂直、相切等智能化的作图更是手工绘图望尘莫及的。在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双重绘图训练后,使学生体会到手工绘图(几何法)与计算机绘图(解析法)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快速提高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机械制图》教学是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穿始终,抽象难懂,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无法演示复杂形体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图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信息量,还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各种形体的动态形成过程、零件加工过程,等等,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把二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与三维立体模型反复对照,使学生面对的不是一张呆板的图纸,而是一个整体的空间画面。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掌握了绘图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再如组合体的看图部分,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教师可运用三维实体造型的方法和动画技术,根据视图所表达的空间形体的复杂程度,将空间形体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形体,按看图过程做在课件内,并分步播放,在提高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得同时,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能力培养、技能提高为指导思想,加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
  在零件图的教学中,由于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所以相互间的配合性质、形位公差、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也不同、如果标注不合理,就会出现废品,造成不必要的物质损失。因此课堂上要尽量选择机器中常用的典型零件为例进行讲解,要根据不同零件的作用,讲清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画零件图标注尺寸时,要阐明其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并作出几种尺寸标注方案比较利弊,根据零件实际用途选择最合理的标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做零件图练习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一张零件图需要细心测量,静心构思,仔细地画,在画图当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补充新的知识。当学生看到自己画出完整的零件图时,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因此,老师应做到在备课时,把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和理解,怎样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规则和规定等,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作图能力时,注意选题,通过典型图形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作图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康东,刘文杰.AutoCAD2004机械设计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