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如何提高中学生耐久跑能力

作者:韩荣菊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我省中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学阶段各年级学生身体发育与当前我省素质评价标准,对中学生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耐久跑 中学生 身体素质
  
  耐久跑是一种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的最有效的练习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数据表明:现有50%以上的中学生体重或多或少地超出标准值,并且心肺器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种身体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的不均衡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再加上充足的营养、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家长的溺爱,使学生体重增长较快。同时也滋长了“骄、娇”二气,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较、较累的体育项目。②教师不重视耐久跑。教学或教学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多数学生对耐久跑练习不感兴趣。③受大环境影响,中考和高考对体育重视不够。
  为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从改进学生跑的技术、提高耐久跑功能入手,通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归纳出以下七点:
  
  (一)增加课时,保证练习时间
  适当增加耐久跑授课时数。在保证大纲中规定的基本教材内容不变的同时,增加耐久跑的比重,利用早操时间加长跑操距离。
  
  (二)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自觉意识
  利用内堂课从生理学角度阐述中学生(13~17岁)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稳定增长期,同时也是提高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的最佳时机。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自觉意识,调动学习耐久跑的积极性。
  
  (三)采用多重教法,纠正错误动作,培养正确技术
  课堂教学注重改进提高学生跑的正确技术,提高技术潜能,减少不合理“做功”。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颈、肩部紧张,摆臂无力不协调,呼吸节奏差,后蹬不充分“坐着跑”、“外八字脚”等技术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法。教师除认真讲述跑的正确技术和方法外,主要采取直观法进行教学。如教师做示范、观看有关录像和技术图解,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建立跑的正确技术表象。
  2.提示法。根据某些错误动作会反复出现的特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随时提醒出现的某种错误动作,给予信号刺激。如学生做跑的练习,教师站在跑道旁,当学生途经教师跟前时,发出信号“某某肩部放松”、“某某加大摆臂”、“调整好呼吸”等,依此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之改正错误动作。
  3.限制法。学生多年形成的错误动作,在短时间内很难纠正,要将正确的动作定型,必须反复强化方能奏效。如果利用某种条件对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效果会更好。如为纠正学生的“八”字脚毛病,可利用操场的跑道线,让学生脚踏跑道线跑;为纠正学生步幅小“坐着跑”的毛病,可以沿跑进线画出间隔1.5至2米的限制线,让学生按规定的距离跑进,并提醒学生后蹬要充分,以此增大步幅,限制步频,提高重心。
  4.条件作业法。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利用条件作业的方法区别对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操场上进行匀速跑,让有“坐跑”毛病的学生进入两直道时,分别做行进间高抬腿跑和后蹬跑;进入弯道后重点体会上体内倾和摆比臂技术,这样在一堂课中能分别改进几种不同的错误动作。
  
  (四)合理分组,掌握好运动负荷
  教学中如何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对于提高练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按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即测试结果)分组,然后利用心率指标再分组来控制学生的练习强度。例如,一节中强度的耐久跑练习课,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组,然后每组根据学生心率指标再分为好、中、差三组(心率指标分别是140次以上/分、120~140次/分、100~120次/分),最后安排练习内容。这样就能解决运动负荷“一刀切”和“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
  
  (五)变换跑的形式,提高练习兴趣
  耐久跑项目本身单调枯燥,再加上授课时数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之感。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的不同任务,采取改变练习环境、变换跑的形式的方法。例如,发展一般耐力既有氧代谢的能力,通常采用定时跑、匀速跑的方法。跑的形式变成各种图形跑、自然地形跑、越野跑等,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如,用重复跑、变速跑发展速度耐力改善内脏的功能,可采用等距离接力跑和追人变速跑的形式进行,并适当增加竞争因素。再如1000米全程跑,教师记时并向学生报时,能激励学生争分夺秒,尽力跑完全程。
  
  (六)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对于肥胖、体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单纯靠几节体育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想提高他们耐力跑的能力,还必须给他们“吃小灶”。课上教师重点教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课下还要布置作业,给他们制定特殊“运动处方”。同时教师要加强督促检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总结分析,调查“处方内容”。这样课上课下相结合,使差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耐久跑成绩。
  
  (七)多方位综合连动,课内外密切结合
  提高学生耐久跑能力,除了加强课堂教学外,还必须与学校的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以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紧密结合,多方位综合连动。例如,利用课外活动举行年级长跑赛,利用“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开展全校性的长跑赛或越野赛等。
  为了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耐久跑的整体水平,除利用以上方法之外,还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耐久跑教学。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入手,认真把握好中考、高中会考中的体育测试机会。严格遵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独生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使他们从实践中真正地认识到耐久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