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数学主体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

作者:孙 丽




  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实施主体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对培养学生的主体进取精神曾做过以下探索:
  
  (一)加强数学情景教学,调动学生思维,促其主动参与
  作为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活,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情景教学因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倍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钟爱。数学的情景教学可以这样来理解: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以模仿数学家思维活动过程,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构成活动情节的类型有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结果的探究过程。教学上应按这样的过程去设计教案、布局教学思想。
  1.创设问题情景。是指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自己能够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趣味问题或已学过的旧知识等。
  2.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知识全过程。
  3.铺垫探究。是指学生尝试学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教师应给出的一些铺垫,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之中。
  4.解决问题。这是情景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整节课的高峰期。这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对问题急于弄个水落石出。此时教师应用鼓励的目光和精心设计的语言帮助学生,使他们顺利解决问题。数学情景教学由于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情景教学能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就连差生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二)着力培养学数学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职业学校教师觉得学生基础比较差,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太多,怕学生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但结果学生仍茫然不知所措,教学效果甚差。所以作为教师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个演说家。例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看完书后问学生:“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有学生抢答:“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我打出幻灯,要求学生判断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我又问:“斜率与倾斜角有什么关系。”“倾斜角的正切”。整堂课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互相补充。教师没有多讲这些内容,但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讨论就掌握了,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同时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感得到体验。
  此外,要平等对待,引导学生争论、辩论。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其实,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和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会消遁。当然,有时学生的表达不那么完善,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挖掘他们学习数学的潜力。
  
  (三)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数学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小组内有相互合作的互动气氛;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形式可有课前协作、课内讨论、课后研讨等三种。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以优带差、男女搭配,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
  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发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要求学生合作,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合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仅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应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做学生的朋友,深入到学生中讨论、帮助发现,努力实现教会学生合作、培养数学探究能力的最终目的。
  
  (四)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个班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节内容,其认识与感受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标准,要把课堂教学进度安排得错落有致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总之,只有营造出开放的、适合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就有可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笔者所谈只是一管之见,渴望专家、同人的匡正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