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角色互换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袁春霞




  [摘要]《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对我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角色互换法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角色互换 教学方法
  
  角色互换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其主导思想与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学院2006级护理专科生共748人,分为15个班,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5~7人。
  2.方法。首先设计,在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各开展一次角色互换式教学,每次2学时。再进行角色互换式教学的开展。①课前自学。在教学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自学一个内容。②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教学内容,每组推选一人到讲台讲授。③教师总结。每位学生作为教师角色讲课完毕后,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表现,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出解释和总结,并指出学生在仪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④课后评估。角色互换式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750份,问卷收回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98%以上学生认为角色互换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查阅和运用信息能力以及他人合作能力等。
  
  (三)讨论
  1.角色互换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兴趣正是学生主动性的动力。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即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查阅相关资料,讨论组织教学环节,并将所讲内容以教师角色表达出来。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互换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养成一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习惯。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潜在地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角色互换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护理科学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自学能力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换式教学的开展,学生须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并在课前与同学进行知识交流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可见,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能增强了她们的自学能力。
  4.角色互换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与他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对一个护理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角色互换式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提高了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5.角色互换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也是全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不再背讲稿、写板书、满堂灌,而是抓重点、解疑点,启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护理教育的目的同样如此,老师的任务应是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学科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宁.护理专业教学研究改革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丽婷,张文杰,杨武峰.中专内科学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6,(23).
  [3]徐卫卫.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Z].www.med 8th.com.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