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职专业英语特色分析

作者:刘 洁




  [摘要]高职专业英语在目标、能力、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具有鲜明个性特色。明确其特色,有利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高效开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提升高职生就业潜势。
  
  专门用途英语(ESP)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迅猛发展,英语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英语开始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了,正是为满足学习者这种不同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就应运而生了。
  
  (一)专门用途英语和普通英语
  在论述专门用途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性质时,Hutchinson和Waters(1987)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第一,专门用途英语不是教一种特殊种类的英语。虽然专门用途英语有其特殊的语言特性,但并不存在某种特殊的语言种类。换言之,不应该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有别于普通英语的特种语言,两者之间的共性大于特殊性。第二,从教学基本原则上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在教学内容上与后者虽然有差异,但教与学的过程是相同的。因此,并不存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所倡导的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这一观点重视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时,应该分析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1earning needs)。 进行前一种需求分析时,需要确定以下问题:需要语言的原因、使用语言的目的、教学内容、使用语言的场景、使用语言的时间。进行后一种需求分析时,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学习者学习语言课程的原因、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学习者特点、学习场地、学习时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已发展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其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学习目的和需求的和谐与统一。
  
  (二)高职专业英语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偏重实际和应用。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也强调具体岗位的针对性。确定高职培养目标须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大背景,对人才类型需求进行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给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一个准确、科学的表述。在目标设定上更新观念,突出职业特点。
  2.课程特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结构应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需求为目标,而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课程设置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要有针对性。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应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要,使他们的语言知识在其专业领域发挥最理想的效能。正如Wilkins所说的,“经过ESP培养的学生在他们从事的专业领域力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
  (2)要具备实用性和准确性。学生所学知识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既能使他们学有所用而且用得准确。
  (3)教材和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重要条件。教材要有真实的交际内容,教材满足真实性的需要不仅体现在材料本身,还包括学习者对材料的反应。
  3.教学特征。高职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其教学内容要体现岗位规范标准,要有相应的规律与体系,避免把高职英语教育拉入专业化或“学科中心”的轨道。
  (1)教学内容必须以够用为原则,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从岗位能力的培养出发,尽可能缩小知与用、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2)突出“职业性”。要求教师和学生走出学校,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接受职业氛围的熏陶。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性,采用先理论后实践,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活动和职业活动的结合。形成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而为一的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服从学习者需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入情景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的讲解指导,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形成能自我发展的能力。
  4.师资特征。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递过程,这个过程由知识、学生、教师三方面组成。老师的作用则是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知识、组织知识、化解知识,然后根据各种信息转递的特定要求,利用各种相关的媒体,把知识有效地转递给学生。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除应具备专业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与专业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相比,高职英语教师的智能储备应更全面,专业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应更强。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计划的关键,学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5.考核评估。随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以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增长,专业英语评估与测试的内容与手段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专业英语有别于通用英语,因此专业英语需要形成独立的测试内容、测试形式、测试任务和评判标准。
  交际语言测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有创造性的,语言交际应是有意义、有内容、有目的的活动,测试的内容应该是语言活动本身。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出受考者在类似于真实语言使用情境中的语言行为,以此来判断受考者的这一专门用途语言能力,并预测其在未来目的语情境中的语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适合采用交际语言测试的方式。但要测试的情境与真实生活中的情境相一致是非常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测试的真实性。任务型语言测试是一种最近发展的测试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以类似于真实生活情景的任务作为测试的中心项目,以完成具体任务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使得测试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受试者在具体语言情境中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
  由于专门用途英语独特的特征,在应用过程中对各项语言能力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专业英语测试应侧重受试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未完成交际任务所采用的交际手段、策略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独立完成语言交际任务和综合应用能力。
  明确了高职专业英语在目标、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的特征,教学中就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Wilkins P. National Syllabu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 Hall D. Materials Prod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 In Hidigo A Cet al. (ed) Getting Started: Materials Writers on Materials Writing [C]. Singapore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1999.
  [3]唐雄英. ESP能力测试问题再探索[J].外语与外与教学, 2004, (16)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