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郑 霞




  [摘要]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旅游专业的礼仪教学要结合服务理念,渗透礼仪常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礼仪风范和得体的服务礼仪。
  [关键词]服务 礼仪 教学 方法
  
  凡有人群的地方必有服务行为,凡有人群流动的地方必有旅游服务行为。正因如此,旅游服务业是一个高接触人群,并最能体现人情味的行业。如何让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礼仪精神,形成得体的服务礼仪,是个值得旅游专业教师深入研究、用心探索的教学实践课题。本人在从事旅游服务专业教学十多年中,对服务礼仪课程尝试了不同教学方法,力争多角度、全方位地感觉、感受、感染学生,努力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主角定位法,给学生以亲切自信之感
  服务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对话和沟通。中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使人的文明化、服务社会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标志。服务员与客人、售货员与用户、公仆与人民群众甚至演员与观众,无不包含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当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样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旅游专业教师更应树立“大服务”的观念
  对服务员来说,最在乎的是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满意?还是不满意?还是没有完全满意?身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洞察学生的求知心理。如学生为什么从心理上惧怕考试,试卷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总是一种冷冰冰的,甚至有时会有点厌恶的感觉?基于此,在考核考试方面,本人就试着将试卷人格化,用一种人情味的柔性来平衡试卷勾勾叉叉带给学生的冷冰冰的硬性。比如将试卷中的“姓名”、“学号”一栏的内容改为“您的姓名”、“您的学号”;若期终考、毕业考、单元考时正逢节假日,不忘在试卷中写上“祝假期愉快”、祝毕业实习工作顺利、顺达”、“祝新年好”等问候语、祝贺语。有时还画上一些小图案,并尽可能在最后一题设计为让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领地:“你最想对教师说的话是什么?”、“你对本学期课程安排满意吗?”、“有没有好的建议告诉教师?”、“你会怎么来安排你的假期?”、“你未来对自身有何打算呢?”等一些亲情化的问候。
  这样一份图文并茂、深情款款地服务礼仪试卷,获得了学生的好感。学生有时也会非常富有感情地写上“祝教师节快乐”、“祝教师桃李满天下”等等。
  教师在承担服务角色的过程中,更应把自己定位成配角。配角要衬托住主角的光亮,即学生张扬自本人意识和潜在能力。所以学生更需要的是双向沟通,需要有那么一个舞台让他们参与、去表现、去突出自己。“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汇报”、“板书从学生中来”等都是教师“搭台”让学生参与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角。
  
  (二)细节悬念设置法,给学生以恍然大悟之感
  动人心弦的戏剧总是有高潮、有节奏、有情境、有悬念。悬念的设计需要导演对蛛丝马迹的敏感。人们说良好的服务礼仪是由细微的牺牲组成的,礼仪风度的典范——周总理,其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累积。因此要培养 学生达到“细微见精神”的境界,作为教师应具备捕捉信息能力和职业敏感性,运用暗示教学艺术与细节分析,达到服务礼仪强化灌输和融会贯通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细节悬念设计更需花心思。在讲授服饰礼仪时,有时我故意穿上制服装,留下许多不恰当的穿着细节让同学去发现、去纠正并现场讲解。向新生讲授如何在最短时间给对方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时,本人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取让学生逐个站起来又立即坐下的方式进行现场示教,结果能让我真正认识或记住的人很少,有深刻印象的人更少。原因何在呢?因为缺乏眼神与形体语言的沟通,经这么一点,学生就更加意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三)直观比较演讲,给学生以强烈对比之感
  服务礼仪是追求完善的境界的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直接演示、正反对比,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如讲服务沟通语言时,本人用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说“您好”,用平淡的语气说“您好”;用微微上扬的升调说“您好”;用升调、并配以眼神、微笑、鞠躬说“您好”,之后问学生感觉如何。学生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第三种比第二种亲切,第二种比第一种亲切。”我再问为什么,“是因为有了声音变化,有了非语言的力量”,于是因势引导地引出了所要讲解的一条沟通礼仪公式:
  信息沟通的总效果=8%言词+37%声音变化+55%非语言。这样比起一开始就讲解这条公式效果要好,学生会有更新鲜的感觉和体会。同样,在讲授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霍尔博士的“人际空间关系学”理论时,本人从不同的站位距离听听学生的微妙感觉,让他们体会“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的不同给人的心理产生不同感受,感受“空间也在说话”,懂得如何维护对方无形却存在的心理保护区。
  在讲到如何让客人等候时,本人设置了四种场景:①什么都不说,让人等候;②跟他讲“请等一会儿”;③跟他讲“请等十分钟”;④跟他讲“请等十分钟”,并送茶水、杂志等,让学生对比客人等候心理,体会服务礼仪感觉。直观比较演示法的关键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观察,自己得出结论来。
  
  (四)素质教育融合法,给学生以时空延伸之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即使是最好的学校也教不会学生所有的选择。教师的角色正从信息和知识传授者改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素质教育与服务礼仪教育存在某些相通,服务礼仪课应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礼仪到学做人,从关注课本到关注时代。专业教师应有强烈职业敏感性,善于捕捉最新的典型事件中所反映出来的聚光点。如从本地车站抢伞事件、路灯破坏的发生,议做文明市民的倡导;从文明城市的创建,引旅游环保意识的探讨;从旅游文化升位计划的推出,想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等,使学生具备鲜明的时代责任感,形成终身文明的意识,力争做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的教学精神。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创造出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
  在探索服务礼仪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中,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完美?教学艺术到底如何去掌握?本人似乎还未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答案。英国有一个有趣的礼仪小故事:一次,一位英国青年很偶然遇上了旅途休息中的英国女王。虽然事出猝然,但他却举止极其优雅得体,平淡从容。事后,旁人问他怎么能在遇见女王时那么老练平静,他笑道:“我对人只有一套礼貌。”这位英国青年将礼仪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处不在的修养、对人处世的优雅从容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已不是一种外在的技巧的累积,而是一种长久经验与熏陶的结果。正如文学家巴金所说:“艺术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教学艺术实践也正是要经历一个“无法—有法—无法”的过程才可能达到“如沐春风,渐入佳境”的美好境界,这也正是旅游专业教师孜孜以求的吧!
  
  参考文献:
  [1]李欣.旅游礼仪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永庆,崔晓林.现代旅游礼仪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3]张晓虎.职校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