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论育人为本的德育文化

作者:翟丽旻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德育文化 教育理念 观念转变
  
  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最终必须落实的目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在学校里,我们要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文化”。学校德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育人取向、教育方向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不只是表现在技术上,更表现在一种精神状态上,这是社会发展对德育在文化上的必然要求。
  
  (一)注重校长文化的引领作用
  校长文化可以解读为“在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特征”。校长是学校文化的代表,校长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更能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格局,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应该成为全体师生的楷模。学校要成立以校长挂帅、全体行政班子为成员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育人向上和育人策略进行全面部署和统一领导。要逐步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根据德育工作的需要,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法制讲座、知识讲座,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
  课程本身就包含着知识文化的传承,我们提倡“构建有道德的课堂”。课堂离不开道德,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延续生命、发展生命的地方,应该是鲜活的、富有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很容易使教学异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疲惫、厌烦的心理。学校除了必须按课程计划开足《思想与品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外,更应该在各科教学中落实学科德育。学科德育存在于课程内容、过程、方式、活动、要求之中,与学科教学是完全同步的。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任课教师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把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中,逐步形成一种“课堂文化”。
  
  (三)促进教师文化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文化是包括教师群体公认的教育思想、教学境界、职业情操、文化素质、品格修养在内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群体推崇的潜规则。教师要导航学生文化和班级文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释放教师能量的潜规则。教师教学生,一教做人,二教学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就是学生的做人质量和学业质量。针对这一观点,我们会感悟到教师群体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重要。好的老师不仅能将书本知识所蕴含的德育内涵传递给学生,而且能以其美好理想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健康阳光、充满爱心、言行一致等细节,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学生。要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树立“教育学生,人人有责”的思想,关注细节,处处是楷模。要进行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以此来提高德育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发展。
  教师要加强德育也科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这是变化的形势对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德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德育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培养新型德育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情操陶冶
  构建新型校园文化,是今后一段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校应该是有思想、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教育场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静态、动态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文化的基本载体,有计划地建设德育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静态的校园环境应该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应该追求和展示的是一种办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校文化;板报、橱窗,德育宣传栏,是营造德育教育意境和氛围的方法和手段,它不仅能满足师生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达到实施校园文化熏陶的德育功效。
  动态的校园文化的意义是要以活动为依托,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创造性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学雷锋、道德宣传、法制安全教育、传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体验人生、感悟责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塑造健全的人格。此外,探讨学校社团活动的新途径,可以成立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和研究性学习小组,相互合作,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把实践性的体验活动与学生的内心道德需求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时代所需要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
  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活动,要以形式多样的“法律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密切关注新形势,切实抓紧毒品预防教育、爱滋病预防教育、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还要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直接地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前进、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既为学校德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