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数学思维的创造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作者:曾 坤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学思维的创造性的意义,并从构建学生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搞活数学思维训练,启发创新意识这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的创造性 素质教育 思维训练 培养
  
  (一)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是在新颖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它是个体在强烈的适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它不同于传统的旧模式,与老师平时讲的内容、教材内容完全不同。这种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突然发现老师所讲例题的其他一些解法,发现教材定理的另外证明方法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在可供选择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出最优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今,知识技术正以无比巨大的力量改造着我们周围的一切。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独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1.思维创造性有利于优化人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因素。创造性思维正是这些因素的有效综合,因而它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
  2.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能促进人的大脑的协调发展,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而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个性化的创造型人才。
  
  (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通过培养学生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一位数学家曾指出,数学发明创造是识别、是选择、是知识的重新组合。因此,我们讲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新知识的同化,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要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体系合理化、科学化并具有系统性。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合理化,才能达到思维方式的科学,进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2.通过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索的欲望,不断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应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去想象、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标新立异,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发展和学习。这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以下三种情境:一是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可以创设实验情境,使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三是可以创设问题化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随时可获得灵感。
  3.通过搞活数学思维训练,启发创新意识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开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搞活思维训练时,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训练:
  (1)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主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份。在数学教学中,为防止思维程式化,对于一些问题,尽可能变化为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又可以充分暴露学生自身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从中吸取数学知识的营养。
  (2)开拓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点是能开拓出不同于一般的有效解题方法。为此,必须多思善断,对概念要一义多析,对试题要一算多法,对应用题要一题多变和多解。例如,当m为何值时,直线x-y+m=0被曲线x2+y2=5所截得的线段之长为?按照平常习惯的思路来解这道题,是将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再借助韦达定理和距离公式来解。但这样比较麻烦,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本题所给的条件具有新的特点:曲线是圆,圆的半径为,直线x-y+m=0被圆截得的弦长为,即为圆的直径。于是,直线x-y+m=0必须通过圆心,所以m=0。
  (3)形象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形象思维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形象思维所起作用明显地表现在图形上。如果我们能够把某个特定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那么我们从思想上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我们要激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各种方法,把创造性思维品质与一般性思维的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训练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