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专题教学后记

作者:薛金水 关锐雄




  [摘要]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写教学后记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角度撰写教学后记,有助于青年教师较快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专题教学后记,是指教师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针对该课堂教学的某个角度作出的评价与总结的文字记载。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教师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坚持撰写教学后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然而,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课后往往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感到茫然,不知自己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写教学后记也觉得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撰写专题教学后记,能使青年教师在每一轮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现以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工基础》教学为例,谈谈撰写专题教学后记的一些体会。
  
  (一)专题教学后记的阶段和内容
  1.第一轮教学应该着重对教学基本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总结。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首要和基本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达到的目标。
  (1)总结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首先要思考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是否较好体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素质)的要求。正如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青年教师而言,要同时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比较困难,可以先考虑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再看是否实现了技能培养目标。例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时,较多学生在交流电路运算中反映出对相量法应用不熟练。笔者经过反思,认为是过多介绍了复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运算规则,没有重点介绍相量表示法、相量图以及交流电中最常用的复数运算造成的。
  (2)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总结教学内容,是解决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该少讲,哪些不必要讲的问题,是在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基础上,对具体知识点的微观把握。例如,在变压器的教学中,笔者详细介绍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但是学生对变压器的掌握并不理想。笔者在课后详细分析了原因,并在教学后记中写道“高职高专知识要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理论完整性作过多的推导或论证。对变压器主要是介绍其基本结构特点(如漆包线、硅钢片特点)和基本应用(即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通过在课后思考,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便在今后教学中适当增加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方面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第二轮教学应该着重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总结。这阶段解决学生如何学、教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它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对青年教师来说,可以先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去总结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对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去思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考虑用何种教学手段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知识点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哪些知识点应该用板书推导、哪些知识点宜让学生在实验室边做边讲、哪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例如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中,笔者先用板书在黑板上画图介绍,学生总觉得抽象。后来用教具来演示,效果也不理想。最后我找了FLASH软件来做动态演示,学生反映容易接受多了。
  在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较好的认识后,可以更加深一层进行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思考。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在教学过程如何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在《电工基础》第二轮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以往只在实验室做交流电实验和日光灯实验的方法,带学生参观学校实训楼的供电线路的布局,使学生对供电线路和低压供电的设备有实际的认识。还让学生分组设计、安装一个房间的照明用电和插座供电,体现了交流电应用的实践性,让学生对电工这个职业有了感性的认识。
  3.第三轮教学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的总结。这阶段解决是学生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关注焦点,通过密切留意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反馈来反思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变化、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课堂提问中体现出的好的思维方法、练习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在平时测试中的成绩反映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都可以成为我们改进教学的重点。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针对学生对负载对称的三相三线制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难于理解的情况,笔者在随后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首先阐述了三相三线实际就是三相四线,只是中线电流为零,可以省略的结论。然后在对应实验中,让学生观察三相四线制电路分别变为二相、一相时中线电流的大小。通过不同电流对比,让学生对三相三线制这一常见的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
  专题教学后记,是年青教师在某个时期从特定角度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作为新时代的年青教师,不能只知埋头苦干。我们应带着一颗爱心进行教学实践,及时记录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凭借教学后记的扶梯不断攀登,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教师,甚至教育家。
  
  (二)撰写专题教学后记应遵循原则
  那么,在撰写专题教学后记时,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呢?要遵循四个原则。
  1. 及时性原则——趁热打铁。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回忆,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灵感和感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把课堂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内容迅速及时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可以避免灵感的消失。
  2.恒久性原则——持之以恒。要系统、全面地积累经验,升华、凝结自己的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要以大量的教学后记为基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把写教学后记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
  3.上升性原则——历练升华。我们记录的问题不能够只是单纯的、狭隘的个人经验,而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将经验上升为更加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或原则。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重复教授同一个内容时,要因材施教,结合以往后记中的情况和感想,科学施教,再认真撰写后记。每写一次后记,都要不断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有所突破。
  4.实践性原则——躬行践约。写教学后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高职高专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问题是思考、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考、没有研究。但是,有了问题,不能简单地应付了事,要有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调查研究,妥善地解决问题。教学后记要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分析其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
  教学后记最重要的是要将记录的总结和体会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现教学后记的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伶俐.教学反思与教学成长[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3):32.
  [2]王军,张必武.写教学后记要有针对性[J].教学与管理,2004,(6):28.
  [3]秦曾煌.电工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育部教高,2006,(16).
  [5]姚渊.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教学后记[J].卫生职业教育,2006,(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