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试论日本报刊选读课的教材选编及教学特点

作者:吴月新




  [摘要]日本报刊选读课是日语专业的必修课,是让学生拓宽视野、迅速了解日本社会现状的必要途径。如果教师能够选材适当、责任心强、教授有方,会使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更浓,并对其他课的教学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因特网 日本报刊选读课 教材选编 教学特点
  
  (一)精选近期日本报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人认为选编日本报刊阅读课教材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要新。因为这门课每周只有2学时,这2学时的内容一定要是一周内日本各大报纸上发表的最新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及时地了解日本社会的最新动态,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人认为,如果内容不新,就会失去设置这门课的意义,也会失去对学生们的吸引力。
  2.选材要适当。本人在选材上基本上是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日经新闻》、《产经新闻》等为主要来源。我的做法是,每周上课的前两天将日本一周内所发生的事件、社论等归纳到一起,仔细过目,筛选出能反映出日本社会的新动向和新事物等的文章作为本周要学的内容。讲义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1)社论。从这几大报纸中选出一篇具有这一周中有代表性的社论。因为社论代表着各个报社的观点,它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最新动态。另外,社论的语言简练,观点明确。如果每周都学一篇社论的话,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对如何阅读日文社论,以及如何写议论性文章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2)1~2篇《天声人语》的文章。《天声人语》是《朝日新闻》中的一个专栏,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的某一事件进行阐述,具有时代性和逻辑性,很适合学生阅读。《朝日新闻》社每年都把发表过的《天声人语》装订成册,在书店出售。在日本很多学校把它作为学习国语的辅助教材使用。
  (3)时事。时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重大事件。如「福岡·佐賀で震度6弱を観測」、「愛知万博「リニモ」乗り過ぎでストップ」等。②地方新闻。如「関東、東海の桜開花予想日を前倒し·気象庁」、「春真っ盛り、8万株ぽピー見頃千葉·館山」等等。③日本国内新闻。如「民間企業の夏のボーナス、増加予測」「学費値上げ大学の門を狭めるな」等等。
  笔者认为,在学习社论的同时不要忘记社论之外还有其他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社会、气象、风土人情等的重要内容。时事中涉及的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有效地利用这些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地方新闻为例,通过1年的学习不仅能把日本一年的「年中行事」完整地了解一遍,还可以熟悉日本的各个地方的特色。如「桜前線」「お中元商戦が始まる、今年の傾向は」「日本の三大祭の一つ「神田祭り」始まる」等等。
  为了让学生对新闻中有些带照片的报道读后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把照片下载、放大、印在相纸上让同学们传阅。如「振袖はかま姿で入学式岩手·大船渡市」。如果学生没有看到这个照片,就不知道「振袖はかま姿」到底是什么样子。通过看照片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对这个词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日本的风俗习惯也有了一些了解。又如「東京·池袋に「ふくろう交番」登場」,学生们看过这个照片后都笑着说:真有意思,日本人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样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日本各个地方的地名及地理位置有更直观的了解,笔者专门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日本地图(A4纸)。在上课时只要遇到某个地区的名字,就让学生说出此地名的所在地,使学生在读日本报刊的同时也把地理知识掌握到手。
  
  (二)认真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地教授课程
  教师授课,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为了选编这门课的教材,笔者每天都要上日本的网站,浏览日本主要报纸的内容,了解日本每天发生的事件,从中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如上所述,笔者每周选编的讲义都由三部分组成,篇幅为A4纸6~8页。由于讲义的篇幅较多,在每次上课的前两天一定要发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这就要求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力去准备。
  关于教授方式,即导演方式。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日本报刊篇幅布置的特点等知识。由于这门课的教授时间有限,笔者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只要让学生了解有关日本报刊必要的知识就可以了。至于报纸的篇幅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实际读到报纸后马上就会熟悉。其次是报刊标题的特点。日本报刊的标题多以体言或助词结构结句,被省略的多是谓语部分,在时态表达方式上多用现在时表示过去时和将来时,标题几乎没有完整的句子。如「夢へ期限付きの目標を」、「空前のヘビ柄ブーム到来」、「栃木·今市市で「そば早食い大会」」、「気象庁はインド洋沿岸国に津波情報」等。
  由于标题用最简练的语言对文章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所以教授学生们掌握日本报刊标题的特点,对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及提高阅读效果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