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排解青春期的烦恼

作者:朱慧玲




  [摘要]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青春意识萌发、独立意识增强、幼稚与成熟并存,是最易出现问题和增加烦恼的时期。本文作者认为借助音乐教育可以排解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思想上的苦闷。
  [关键词]音乐情境 青春期 烦恼
  
  13~20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卢梭称它为“狂风暴雨”的危险期。这个时期一方面学生刚刚从童年步入少年,另一方面学生又处于发育期,青春意识萌发、独立意识增强、幼稚与成熟并存,所以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烦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借音乐教育以排解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思想上的苦闷呢?
  1.运用主题欣赏课,引导学生探讨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比如,通过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引导学生来探讨诸如恋爱、人际关系、朋友守则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谈论有意识的提出:在这些问题上遇到烦恼该怎么办?当同学烦恼、不开心、郁闷时我该做什么?同学把郁闷的事情向我倾诉时我又该如何做、之后呢?……展开讨论,进而引导他们道出心中的不快。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学会倾听、尊重他人、保守秘密、顾全他人面子的人际交往原则,而且还可以学到倾诉、疏泄、转移心理问题的技能技巧。
  2.运用配音舞蹈、游戏等活动。随着身体生理机能的提高,心理情绪和情感开放的时机的到来,鼓励和引导关系密切的同学有意识地与遭遇烦恼的同学接触,使之将心中的不快道出。这种方法不仅会使同学之间的情感关系增强,而且通过感情交流使学生除去烦恼、消除苦闷,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聆听、学会交谈,学会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提高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为以后的心理助人奠定基础。
  3.运用写歌词、自写自唱的方式发泄心中的苦闷。音乐创作是以情感怀、以歌咏志,在日常生活中,当个体独处感到恐惧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唱歌。遇到苦闷、忧愁、烦恼和悲伤的时候就希望找人倾诉或发泄。而有的同学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行倾诉的时候,就会把苦闷、忧愁、烦恼和悲伤闷在心里,殊不知把苦闷、烦恼以及忧愁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它们就会像垃圾堆积一样,不仅会加重负担而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日积月累影响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怎么办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写歌词、自写自唱的方式,把自己的苦闷、烦恼和忧愁对纸笔诉说、袒露,并把它看作是有情有意的好朋友尽数、尽情地倾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尽数释放出心中的不快,而且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进而达到情绪的调和或心理上的平衡,使苦闷、烦恼的情绪得到解脱。
  4.运用春游、踏青活动,组织学生高歌、呼喊,使学生将苦闷、烦恼以及忧愁随着歌声或呼喊声发送到遥远的地方,而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
  5.辅导学生学会一种乐器,让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宣泄不良情绪。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与痛苦, 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引发精神崩溃。
  “喜怒不形于色”的传统思想,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会导致某些身心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一位公务员员受到上司的训斥后很沮丧,不久引发了胃病,药物治疗好长时间也不见效。心理学家建议他听《灵动氧吧》系列歌曲,每天三次,每次一个小时,采用此法后他的胃病果然好了起来。这种自我疏导法既能提高自我欣赏水平,又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
  音乐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文明、高雅、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流动。有人说,好的音乐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激发大脑内的快乐,使快乐因子替代或驱赶抑郁因子,进而打开心灵,拥有幸福、愉悦和快乐。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驾驭和控制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收割时机,那么课堂就会“一切尽在掌握”,整个教学流程不仅会行云流水,收发自如,而且还可以达到学生自我运用音乐来调节心理的目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如何创设情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就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有人说“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适合于学生,且能让他们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以及正确认识自我、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积极而快乐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就是良好和有益的。”所以音乐教师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富有感染力的和用真心真情打动与引导,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排解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思想苦闷有着积极的调节和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