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适应市场需要,创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彭辉栋 张 蓓




  [摘要]中职财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中职财会教育中的问题,及时更新会计教学理念,创新中职会计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职业道德的初级会计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用型的基层财会人员需求越来越大。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规范教学计划,建设比较科学实用的培养体系,是我们财经类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传统的中职财会专业课程存在问题
  职业中学应以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为特征来组织教学,但某些课程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如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在教学上简单模仿高等职业教育或中专教育模式等。在职业中学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首先,一些学校开设的课超越中职学生接受能力范围,有的开设了学生毕业之后派不上用场的课程。如管理学、审计学等。其次,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模仿高等或中专教育,存在追求完整的科学体系的倾向。由于忽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过分追求课程设置的理论体系,从而导致实习课在职业中学的课程安排中难以找到应有的地位,而这又恰恰是职业中学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职业中学的办学特色所在。再次,很多的会计专业课程在内容的设置存在着大量重复的现象,如《基础会计》中有关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中各章节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具体经济业务的核算重复。这样,在教学上由于多个教师重复施教,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究竟是培养初级财务核算人员,还是培养高中级财务管理人员?在课程设置上,也还存在目标和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根据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需要开设的课程沿袭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的计划,课程多而庞杂,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要求过高过多,且有些课程已经过时,不符合职业高中市场化实用性的需要。
  综上所述,职业中学的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进行调整。不然,我们有可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竞争能力,并最终将影响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生存能力。
  
  (二)创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1.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明确以下目标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会计理论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理论依据。作为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理论,理解、掌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懂得会计的基本原理。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好诸如《基础会计》此类的课程,而且还要上好这些课程。
  (2)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主体是初级会计核算人员,是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能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如财经常识、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并能熟练地撰写日常财经应用文等。在技能要求方面,不但要开设课程,更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3)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了让企业财会人员按要求工作,国家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以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向考证科目靠拢,如开设考取会计资格上岗证必须要学习的《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同时再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储备,以满足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职高生符合市场需要。
  2.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会计的教学活动。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后,即进行阶段性模拟实习。要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步对学生进行教学。
  (2)实践第一原则。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毕业生走向,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性原则,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会计实习。将以往毕业前集中时间实习的方式改变为一边学一边模拟实习,如学习到“银行的几种结算方式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入模拟的银行机构来学习这些抽象而又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成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与时俱进原则。中职会计的教学设置必须体现时代的特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设置相关的会计课程。如开设会计电算化和一些基础性电脑入门知识,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开设一些具有当地经济特色的专业课程。
  
  (三)几点具体设想
  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特别是职高生都是刚刚从初级中学升上来的孩子,对社会经济生活缺乏了解和认识,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财经知识的培训。所以,建议一年级第一学期除开设《基础会计》以外,专设一门以《财经基础(上)》课程,具体包括:企业或公司的工作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工商、税务、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办理工商和税务的登记、变更、年审等基本常识;如何申请成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怎样在银行开设基本存款帐户和一般存款帐户;如何识别真假人民币;怎样防盗抢和自我保护等。另外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职业学习和专业人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划,创造自己美好的职业人生。这样,学生就业后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提高就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要尽可能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与当前的社会实际要求为目标。所以,为更好地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建议第二学期开设《财务会计》《会计实训》和《财经应用写作》《珠算和点钞》,第三学期开始开设《会计法规》(会计证)《会计电算化》(会计证),以实现每年四月开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前能完成教学任务。结束会计证考试以后,所有学生参加为期两个月的校内会计模拟实践,在校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开设《财经基础(下)》,具体包括经济学基础、审计学基础、税收基础、财政金融基础、财务管理基础、成本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和证券与资本市场基础,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综合和归纳,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建立学习型生涯打下基础。最后一学年,学生参加就业单位的顶岗实习,开始他们的职业培训。
  总而言之,中职会计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使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社会经济生活实践的步伐,才能培养出有一定质量的、合格的初级财会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年年会观点综述[J].上海会计.2000,(9).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