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技师院校专业课考试改革思路

作者:徐丕兵




  [摘要]技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技工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输送技能型、操作型和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
  [关键词]技工教育 考试鉴定模式 技能 创造力 过程能力
  
  技工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输送技能型、操作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技工教育是技能加素质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中等职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科考试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考试鉴定模式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追求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考试鉴定教育体系。
  本文作者深入调查和分析了各技工院校教学考试鉴定模式,发现均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考试鉴定模式各院校都在摸索中自行设置。有的直接套用高等教育模式,以理论知识学习为核心;有的仍然沿用中学的考试方式,脱离技工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技工教育的考试模式,科学合理的设置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对于提高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推进技工教育与企业快速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考试鉴定模式采用以理论加实操的二维模式,理论主要以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四位一体的考试模式,实操以 “三段式”鉴定模式。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考查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是否扎实,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过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针对目前的这种现状,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摸索的几点关于如何设置考试鉴定的经验——过程项目考试模式。
  1.专业考试的设置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课堂上给学生加以灌输,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该课程的最终目的。从最初的中等教育的计算中走出来,不应以做出一道计算题、背过一个概念为最终的胜利;注重学生的思考、作业的专业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不能强记公式,要理解会应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查资料。让学生知道我们毕业要直接面对企业生产,要真正地把我们几年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成为能动手做事的专业工人。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最后要应用到工业的实践中并转化为生产力。
  2.专业考试的设置应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考试模式的设计应针对产教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动手的创造力、专业的职业习惯,使我们的教学与考试环境真正做到与企业的环境一体化。环境的设置应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相关要求去布置。鉴定考试项目的过程要根据企业的标准进行细化,使考试既能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铸造学生的综合作业能力。要求专业老师深入到企业中去,探索企业与学校的接轨点。
  3.专业科考试的设置应以模块、项目的形式进行。平日课堂的练习、小结的测验都应采取模块项目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老师所设置的项目。在此处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明:在讲完整个模块所设置的知识后,我选出几个在工厂具有实际意义的小项目,让大家分组完成。根据各自项目的工艺要求,每个小组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分工,大家分头去准备自己的任务。在完成团队的项目后,再组织产品推介会,每个人道出自己在完成自己工序中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工艺的优缺点。然后在本组进行项目交换,直到团队项目每个工序大家都操作过为止,并在组内选出最优的工序方案加工出自己的团队产品。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较,讲授自己产品的优势,达到一人知全班知的目的。整个教学考试的过程旨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整个项目的生产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以组的形式加以辅导,如项目的工艺要求、实施过程中的动作规范和注意生产现场的安全。
  4.转化最终的期末期中考试为过程考试。期末期中考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过程考试注重学生在完成整个考试项目的过程操作能力。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学生应掌握的是每一步环节的职业素质能力,而不是最终的项目结果。
  5.考试鉴定模式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本着“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第二,以过程能力为核心设计考试模式,突出了实践性、过程性,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第三,考试安排要注意保持鉴定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第四,这种考试模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自主性的专业项目。
  总之,技工教育的发展及教改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专业考试的改革,整个教育都是以考试为最终的考察点。技工学校专业科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