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刍议以市场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

作者:周赞梅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职业教育新体制,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一线人才。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特色 就业 技能
  
  近几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教育部一直来都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防止职业教育资源流失。本文就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职业教育新体制、高职教育必须要有“特色”、要把促进就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立足点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职业教育新体制
  建立职业教育新体制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办学。政府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并指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促进公办学校引进民办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或合作举办职业学校,努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有使命感,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的需要,并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高职专业课程建设要敢于创新,要在应用型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努力做到高、精、深,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教育必须要有“特色”
  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因此,高职学生能否适应这种特色、练就服务社会的真本领,就成为未来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将来在求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在校期间就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各种操作技能,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着重在适应社会、组织管理、文字表达、人际交往、开拓创新、决策等六个方面上狠下苦功夫,以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善于把握所学专业的特殊能力要求。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都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和特殊的能力要求。有些专业即使与普通高校的专业名称相同,但其强调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如国际贸易专业强调毕业生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和通过国家报关员考试;汽车修理技术专业要求毕业生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取得汽车驾驶员证书等等。这些不同专业的特殊能力要求,一般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提出的,因而也是专业的特色所在。高职学生如果能够把握这些特色并为之奋斗,达到相应的要求,那么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2.要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灵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学生必须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改变高分低能的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题进行专门研究;组织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开展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利用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专题调研论文等。这些都是强化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要追求个性化发展。高职学生具有时代青年的共同特点,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如果善于把握自身的个性特点并求得发展,就会为实现人生价值增加一条光明坦途。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双选时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而是由于他们的“一技之长”被用人单位录用。譬如,学机械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去广告公司搞艺术策划;语言专业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等等。这些事例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有个性,有特长,就能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一席之地。值得高职学生注意的是,强化个性发展,决不是随波逐流、漫无边际地广泛涉猎。必须因人而异,在一个“专”字上下功夫,真正使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兴趣有所发展,有所成就。
  (三)把促进就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立足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满足劳动力不断增加,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再就业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的立足点之一。所谓服务就业,就是坚持高职教育为就业服务的方向不动摇,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为就业服务。搞好高职教育,关键是要在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避免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加强高职教育与就业的结合。
  近年来,国家继续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在政策上积极扶持高职教育。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国家统一颁发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对高职毕业生采取就业优先的政策,学生创业优先扶持的政策等等。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这一优惠的办学政策,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实习训练,尤其是不能放松对学生创业实习的训练。比如,在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转化等环节上,应制定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和考评措施,确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定岗定职,充分利用学生的群体优势,挖掘各自的内在潜能,以达到学生创业项目训练的目的。例如,指导学生怎样确立创业项目,进行项目论证;怎样办理营业执照,创办企业;怎样上网进出口商品;怎样进行财务管理、经营核算。同时,还可通过主副修、跨专业选修、攻读第二学历、考证考级等,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改革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有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陈国荣.试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确立[J].福建高教研究,2001,(3).
  [2]汪诚强,王守玉.试论高职院校激发学生成才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4,(7).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成光琳.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3).
  [5]陆俊杰.就业导向:理论辨析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