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国强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化工分院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调查 分析
  
  课外体育是指体育课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它包括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等几个方面。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不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拓宽,活跃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具体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化工分院中职在校1-3年级学生600名。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文章和材料,为本文的选题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2)访问调查法。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访问了60名学生,在确认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和涉及范围全面性后发放。
  (3)问卷调查法。随机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化工分院中职在校1-3年级学生发放问卷600份,男女各300份,回收问卷587份。有效问卷577份,有效回收率96.17%。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作相应的常规统计学处理。
  (4)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问卷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结合具体的问卷指标,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的状况作相应的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1.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1)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认识。
  
  从表1中显示,强身健体、有助学业、体验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同时他们也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调剂生活,扩大交际、防病治病等相联系。从表2中显示,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但从表3显示,男女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相当低。还未能深层次地意识到体育健身运动与未来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表4中显示,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占据了多数,但不感兴趣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3)影响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表5显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可供选择的9项影响因素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缺少场地、缺少器材和缺少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等原因。
  
  (4)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从表6中显示,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单双杠、长跑、排球等,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篮球、武术等。这就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
  
  (5)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从表7中显示,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为最多,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为最多。从表8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男生的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女生,这也反映出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与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
  
  (6)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从表9中显示,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学校的体育场所和家附近空地,但也有少数学生选择了经营性场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职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萌发。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中职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非常明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但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比较感兴趣,但女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不尽如人意,与认识程度有较大的差距,有部分女生甚至不参加。
  (2)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基本上是以球类为主的一些传统项目,女生则偏爱健美操和小球。从对学生访谈的情况看,学生对交谊舞、健美、网球、游泳这些相对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校现实情况恰恰还不适合这些项目的开展。
  (3)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是以校内运动场地为主。体育器材基本上来源于班级和自己购买,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2.建议。
  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应增加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与投入。课外体育活动是中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应尽量不在课暇时间里作其他安排,创造条件动员全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范立仁,顾美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M].体育科学,2000,20(2):7-11.
  [2]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33).
  [3]叶平.业余体育活动参加者与体育专业学生内在和外在动机的比较[M].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55-59.
  [4]史立峰.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