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组阁制初探

作者:喻硕丰




  近年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长期以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是唱主角,班干部也是长时间不更换。这种旧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不利于班级管理,与现行的素质教育显然是不合拍的。
  
  (一)旧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班级管理总是由班主任唱独角戏,或者占主要位置。班内大小事务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班干部则由于沿用老一套的班干部管理体制,许多班级的班干部几年都没有多大变化,总是由几张老面孔占据着班干部的位置。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方面,由于班内事物都由班主任包办,力量过于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管理甚至于逆反,与教师搞对立。另一方面,班干部“终身制”不利于学生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由于职位稳固,班干部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渐渐失去工作热情,没有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只求做了,不求做好。同时,学生干部“终身制”也不利于集体核心的稳固,长期稳固的班干部班子会逐渐与学生间有鸿沟产生,长期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也使学生对班干部产生对立抵触情绪。这些都是旧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弊端,显然是不利于班级管理的。
  
  (二)新的教育理念需要“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向。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的主角,所以,班主任的责任应该是抛砖引玉,领导学生当好主角,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其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实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组阁制
  
  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班级管理中试行了班干部组阁制这一模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行之有效,具体操作如下:
  1.选好火车头,实行组阁制。正如政党的组阁一样,班干部组阁就是在班上通过竞选选出一位班长,然后由班长自行组阁,组成自己的领导班子。所以班长的选举至关重要,将关系着班级整体工作的成败,不应操之过急。班主任要认真反复酝酿,充分发扬民主。班长的人选可以先由同学们推荐,然后通过竞选,由同学们民主选举产生。最好先设立多个代理班长进行试用,从中挑选产生。
  只有选出一个德才兼备的“火车头”,才能使整列火车正常运转。所以,班长的人选应具备的条件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热心、乐于助人、心胸宽广;组织能力强、善于团结和协调班上的学生,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应变能力好,碰到突发事件能沉着应对。
  2.大胆放手,挖掘潜力。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班长选举出来并组成了自己的领导班子以后,班主任就要隐身其后,放手由班干部来组织班级工作,培养他们的能力。班主任只在幕后观察,帮助班干部做好班级协调工作,给予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通常在班长竞选时就必须提出自己的施政方针、可行的班级管理设想和措施等,再根据这些具体开展工作。然后在每周的班干部例会上进行一周工作总结,对一周工作的得失进行小结。在例会上,班级各部门班干部向班长汇报本部门工作情况,这样班长就能很好地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有效地组织班干部制定好本周的工作计划。
  3.民主监督,优胜劣汰。如同西方的组阁制一样,如果班干部不负责任,班长也有权进行撤换,挑出更加合适的人选。每套班子任期半个学期,期满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并进行下一轮选举,好的班子可以连任。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适当引导,进行协调,使班级管理处于良性循环,不至于出现混乱。
  4.自主活动,练就本领。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利用自由组阁的制度,学生有了高度的自由,高度自治。他们用自己的办法,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不仅把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形成了很好的班风学风。比如有一年我带了一个大家都觉得头疼的班,也用的这种办法。一个学期下来,原来让任课老师很头疼的几个老大难学生,都被班干部管得服服帖帖,课堂纪律大有好转。有一个在学校出了名的调皮鬼还被班长看中,当上了班干部,干得有声有色。就是这个班,经过几套班子的完善,他们制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有纪律约束制度、学习互助制度、奖惩制度等。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他们的“施政纲领”和“法律法规”。
  
  (四)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组阁制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组阁制,管理效果大大提高,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当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参与了班级管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能力,使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体会到班级工作的辛苦,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观念,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顺应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意义,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学生观,尤其对相对落后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和肯定,是转化后进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利用这种班干部组阁制,充分让学生民主自治。有自由,也有民主监督,有竞争,也有压力,不失为一种值得试行和推广的班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