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雷素红




  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验。感恩是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一)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感恩的前提是知恩,而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令人担忧。前两天听同事讲到一件事,她和女儿上街,通常她总是给女儿买一串麻辣串,可这次她买了两串,女儿不解地问:“妈妈,我吃一串就够了,你怎么买两串呀?”从这件小事就可看出一个问题,他们觉得父母为他们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挣钱就该让他们吃,穿,玩。通过调查,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极少数学生知道,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骄横,缺乏修养,情感淡漠。记得有一次让同学们写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什么是使自己感动的事。从父母、老师到同学, 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可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自然之恩。知道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2.父母之恩。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让学生感受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
  3.祖国之恩。知道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不仅能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能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4.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更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想象和理解等,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入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强化其感恩心理。以课文《我的母亲》(邹韬奋)为例来分析文中妹仔对母亲怀有极深地感恩之情,即使母亲离开了她,她还是寝食俱废地照顾母亲。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说她傻!人没有感恩之心,才真正的傻!最精彩的地方是当“我” 背书背不出来被父亲打时,我呜呜咽咽地哭,母亲也在唏唏嘘嘘、泪如泉涌地哭着,同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她的儿子上进,那真是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呀!这样的母爱,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同学们如果换成是我们,会怎样?请说出你的真实想法。还有我在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不安。作者晚上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为了陪母亲,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太热睡不着),我们会不会这样做,同学们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吗?你又会如何做?作者回忆了母亲这些平凡的事情,通篇洋溢着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能将心中感恩的人、事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学生识恩、知恩。
  
  (四)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曾让多少人感慨万千,它唱出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更多的是父母对儿女日益淡薄的感恩之情的呼唤。不知大家看过河北经济台《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没有,每当我看到这里就特别感动,一盆洗脚水、一句歌声、一个亲吻,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却能产生让人流泪的冲动,这也是感恩的一种体现。
  目前,“感恩教育”的缺失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学校开始从细节入手,用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定期到光荣院看望老红军、孤寡老人等等。许多家长也开始转变育子观念,从细节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让人间情更浓,让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