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谈在职工教育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作者:韩麦娥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和谐的师与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文与人关系。
  [关键词]职工教育 构建 和谐课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构建和谐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搞好学习服务的主导。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我面对的是来自本企业的职工,对他们的教育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生产与职工的生活,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这些职工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热情比较低。因此,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构建和谐课堂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能达到企业对他们教育的目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与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对那些多年不拿书本和年龄偏大的职工来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1.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持好心情,才会有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把这种轻松带给在座的每一位职工学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快乐的事情,从而有一个好的心情去接受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面带微笑走上讲台,用柔和的语气跟学生道一声“同学们好”,还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穿上一件明亮的暖色调的衣服走进教室,从视觉上给学员带来温暖和愉悦。有了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员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2.应用教育幽默艺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幽默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出人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幽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和化解师生的情感冲突;有助于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
  教育幽默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员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员印象深刻。
  
  (二)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
  
  现代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1.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生活现象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利用好不同的新课导入法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等等。
  2.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职工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员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运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再比如运用发现法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课中,教师先提出“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然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验环境中去探索、发现、总结,并解决这个问题。在这节课中营造了教与学的民主、自由、进取的课堂氛围,构建了和谐的教与学关系。
  3.利用演示和实验课,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实验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从事实验活动,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验课上我充分调动学员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使学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电阻测量实验中,让学员看看与电阻有关的物理量,想想测量的方法,听听同学之间的讨论,讲讲自己的想法,然后动手做做。
  
  (三)构建和谐的文与人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职教课程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员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员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课程的文(教材)更需要与人(教师、学生)的有机整合,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1.依托教材步入和谐。职工教育的教材有的已经过时,有的与本专业没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有效重组并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文本呈现、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触摸感受、媒体展示等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使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用知识。例如在给机车驾驶班讲授电工基础时,我就选择跟他们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容、磁场和交流电部分进行教学。
  2.依托教师和学员享受和谐。在职工教育中教师和学员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和学员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工作中、生活中。学员是有工作经验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员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有关的知识。好的“文”还需要“人”来充实丰富,即使是十分完善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施教育再加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员的学习效果比一般课堂教学中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协调、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网,2006.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师生生命质量提升的实践与研究[Z]. 上海闸北区保德路小学科研立研课题,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