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论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情感导向

作者:邱素华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感现状出发,论述了加强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的重要性,就改善口语交际的情感现状提出了四点策略。强调教学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的情感特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情感的共鸣,尊重学生的自尊,激励评价,积极发挥情感的熏陶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 情感
  
  近年来,国家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使得教材的内容更具时代精神和职教特色,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新教材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了口语课的课时占阅读课的35%,中职教材《语文》每个文学作品欣赏单元和文言文单元一般安排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这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分量。它不仅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中职学生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交际双方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方面的情感态度。这些不仅对口语交际的成效有导向作用,有时甚至影响到交际的成败。过去的“听话说话”只是单方面的活动,而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它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不仅需要听说的技巧,还要根据对象和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而应对中的情感态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因而交际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就非常重要。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也具体体现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正确导向,强调了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可以说,情感是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催化剂”。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感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相对欠缺,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合体。大多数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文明意识缺乏,不太注意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倾听别人说话不够有礼貌和专注,有时会打断别人说话。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能虚心接受或表示感谢,更有因言语不合引发口角。有的在口语交际时言辞短小,前言不搭后语,用词不妥帖,说话不得体、没分寸,这就很难吸引对方的注意,也就很难引起对方的感情共鸣。这样的交际必然伤害到对方的情感态度,影响交流质量,甚至交流失败。造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情感欠缺的原因是什么呢?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观念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家庭教育缺乏注重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家长文化较低,水平有限,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他们常常忙于生计,既无经验亦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学生不少寄宿在学校,平时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少,在家庭中没有养成好的语言习惯和文明礼貌。
  其次,语言环境不利于语言修养的培养。大多数学生除了学校外,耳濡目染的都是土话、方言。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来交流,不善于也不习惯于用普通话来表达,社会上没有形成普遍讲文明礼貌的环境氛围。再加上中职学生生源相对较差,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少有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由于自卑和缺少锻炼形成的怕在公众场合发言等原因,使得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后更怕发言。
  再次,知识面狭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职学生作业负担轻,不少人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玩游戏或聊天,课外就没时间阅读,也不善于阅读,以至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弱。交际时语言干瘪无味甚至无话可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见识少,生活体验不够丰富,直接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匮乏,使口语交际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自然无法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不能推动良好的交际情感,形成积极的交际态度。
  
  (二)改善口语交际情感现状的教学策略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已普遍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口语交际课堂主要是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和技能,而情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催化剂”作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感现状,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态度,自觉结合中职学生的情感特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情感的共鸣,尊重学生的自尊,激励评价,积极发挥情感的熏陶作用。
  1.情感挖掘,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甚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口语交际的灵魂,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借助语言与他人沟通,相互理解。社会生活中,蕴含情感资源的素材随处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学生通过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也丰富了交际语言。同时,语文教材本身也是一座情感的富矿。教材中的作品多为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适时、适地、适度地以情导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2.情景创设,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只有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推动良好的交际情感,形成积极的交际态度。要激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引爆点”,激发其发言的欲望。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他们对今后的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想迫切了解社会对职业的一些要求。在教学时,可根据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真实角色转换或虚拟角色转换,带着情感和兴趣走进交际情境。
  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训练的内容,有利于激发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从“愿意”到“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轻松、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能让学生享受愉悦,使他们乐于表达,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3.情感互动,引发交际主体的共鸣。情感互动的前提是思想互动。思想互动是求共识、求纳新;而情感互动是求共鸣、求纳新。通过口语交际,引发交际主体心灵的共鸣、震撼,这才叫情感互动。为了能拨动学生的“情”弦,激发情感的共鸣,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人,教师是学生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投入于口语交际之中,给学生更多亲近感、信赖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兴趣、动机等),排除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口语交际的信心,激发交际的热情。在交际训练时,教师要交给学生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互动,在互动中迸发情感的火花,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出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向高层次互动。
  4.情感评价,激励口语交际的信心。成功感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过程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于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差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一。有的是出口成章、条理清晰 ,有的是吞吞吐吐、不知所云,有的是妙趣横生、幽默诙谐,有的是干瘪生硬、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被欣赏,得到大家的肯定,从而保住自己的尊严,曾强口语交际的信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鼓励、表扬,让他们敢说想说,乐于与人交际,培养积极乐观的交际情感。
  总之,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口语交际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仅依靠中职语文课堂加强口语训练是不够的,在社会生活中学生自己要不断丰富、不断提高,才能成为既有职业知识素养,又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的合格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S].2000,(8)
  [2]李修生.语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中职语文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论坛,20007,(2).
  [4]邢宗懿.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