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阳艳萍




  [摘 要]学习评价机制是检验高职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培养目标,顺利就业的标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能力评价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评价
  
  (一)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考试的测量鉴定功能运用不够科学,培养的高职人才与就业需求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1.评价体系不全面。高职院校在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测仅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学生参加的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形成了教考合一,“一纸定终身”的固定模式。单一的闭卷笔试偏重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的考核,对职业技能和能力评价缺少系统的研究,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应用技能得不到全面地评估。
  2.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评价。课程性质和特色,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地体现。为培养高职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操作技能之外的通用能力,教师在教育方法中造就的学生多种素质,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书面考试都不能及时客观地评测出来。
  3.对就业能力的评价不足。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要求必须持有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证书。但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发现,证书不能说明语言能力。片面强调等级考试加剧了教师和学生的功利心理,可能破坏学习的自然途径和正常步骤,重蹈应试教学的覆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决不是一份等级考试的成绩可以完全说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在指导教学改革和激励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改革思路
  
  1.加强英语应用能力考评。对高职生学习成绩考核要从单一的卷面测试逐步转向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上来。打破传统的以笔试定成绩的局面,强调笔头功夫和嘴上功夫“齐抓共管”,听、说、读、写、译综合考评,使学生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摆脱应试学习的模式。
  学期中的考试分两大块。一块是基础知识考试,考查语言知识功底,检测学生课本知识掌握情况。一块是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各项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这一步可以分成专项能力考试,根据教学进程需要不定期进行。采用朗读、对话、表演、口译、讨论、竞赛等形式。可以灵活地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随时记分。学生参加的各种校内外英语听说等技能竞赛,按成绩分档次,亦能进入教学考评,以此鼓励学生多学多用。期末时将各项应用能力总结起来,按百分比计入期评成绩。
  对于参加英语实训教学的学生,接受校企共同制定“2+l”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考核。企业在指导学生实践中,对学生英语技能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作出各方面的评价,按一定比例归入学生能力考核成绩。这种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实践的考核办法,最能体现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向性、适应性的特征。评价结果是高职生就业、上岗前展示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最有力的说明。
  2.就业综合素质评价。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应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学会做事,更好地就业,而且要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素质,学会做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与协作能力、思维与分析能力、求知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大方得体的言谈举止等行为,这都是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综合素质。对于这些行为的表现,好的,教师要予以褒奖宣传;不足的,教师要注重培养提高。并且,教师要用分数的形式纪录下来,进入到学生最后的综合考评,以此来帮助教师确立不同学生发展的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夯实高职人才基础。
  3.英语等级证与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并行。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公共英语教学只能实行素质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上。英语等级考试只能是英语学习的一种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将分数作为课程的终结性成绩进入学分。学生如能在完成该课程前取得英语等级证书,证明基本能力与社会要求一致,可以提前结束课程学习。
  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英语技能考试。各行业独有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具有行业的适应性,是对高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学生就业时持有一份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会更有专业性和说服力。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如能根据所学专业取得相应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也应视同该课程合格。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的片面认识,培养出既具有熟练英语应用能力,又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改过去高职公共英语课作为基础课,处于被冷落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何培芬.论高职英语测试与高职英语能力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7).
  [2]闫慧颖.从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情况看高职英语测评体系[J].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