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对口单招《电子线路》复习方法探讨

作者:司宗林




  [摘 要]在对口单招《电子线路》课程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关键词]电子线路 对口单招 复习教学
  
  对口单招是职业学校学生追求高等学校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专业学生对口单招综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搞好复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是职高三年级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口高三《电子线路》课程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复习课要研究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教学方法。
  
  (一)解剖教材,理清知识结构
  
  复习课不是对教材内容逐章节“扫描”,而是要打破章节顺序,对教材内容作深入的分析,以理清知识结构。江苏省对口单招《电子线路》考试大纲是以陈其纯的《电子线路》教材为主线制定的,该书共十四章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模拟电子电路,第二部分为数字电子电路。每一部分都是按照由易到难,先理论后应用的顺序编排。在理清知识体系,抓住重点后,还对知识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我们可将电子元器件分成基本元器件和集成元器件,将电路分成基本电路和应用电路等,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交叉的整理、归纳和分析,这就把各章知识串联起来,显出教材知识体系的框架,看到了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剖析教材,理清知识的体系结构,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抓知识点,抓重点,采用模块复习
  
  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是: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无论是综合分析,还是实际应用,最基本、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地抓住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不仅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本意,还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如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模拟电子电路的重点电路,可以说属于每年必考内容。学好此章内容就较容易分析多级放大器、直流放大器、调谐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等电路。在分析过程中,它有直流分量、交流分量和总量,有电压量和电流量,有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有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等,在输入电压Vi的作用下,各个量如何变化,一定要理清、弄透,牢固掌握。
  由于《电子线路》内容多而复杂,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分类,分成许多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模块。如在复习过程中,第一章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电路与第八章直流稳压电源组成模块,第四章负反馈放大器与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组成模块等。采用模块复习时应注意模块内的知识联系和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
  
  (三)精选练习,突破重点,难点
  
  习题讲评是复习中常见的一种授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和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再从面到整体,把握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要精选练习,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判断题:静态工作点偏低的放大电路一定会出现截止失真。本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能正确分析失真,在《电子线路》教材中,失真问题在书的第三章,主要分析的是非线性失真,即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第四章分析的是线性失真,即频率失真。现在以NPN型三极管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分析。
  1.非线性失真。分析非线性失真需正确理解放大过程。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入信号合适时,从交流通路分析,晶体管基极交流电流ib随输入电压vi线性变化,即ib=Vi/rbe(rbe是常数);而集电极交流电流ic随基极交流电流ib线性变化,即ic=βib(β 是常数);输出电压Vo随集电极交流电流ic也是线性变化,即Vo=-ic RL(RL’是常数)。在上面三种关系式中,有一种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就会出现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由于静态工作点Q偏低,VBEQ偏小,在输入信号负半周三极管的工作点进入截止区造成的。从输入特性曲线上分析,在Vi进入负半周且幅值逐渐增大时,三极管的工作点沿输入特性曲线下移进入截止区,此时Vi继续变化时,基极总电流iB=0不再变化,基极交流电流ib也不再变化,ib=Vi/rbe 的线性关系被破坏。从输出特性曲线上分析,在输入电压Vi进入负半周且幅值逐渐增大时,三极管的工作点沿交流负载线向右下方移动进入截止区造成失真。若输出电压幅值Vom≤Icq·RL(忽略ICEO),输入电压的幅值Vim≤Vom/|AV|时,在静态工作点偏低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截止失真。所以,此判断题是错误的。
  (2)饱和失真。由于静态工作点Q偏高,在输入信号正半周三极管的工作点进入饱和区造成的。从输入特性曲线上分析,在输入电压Vi进入正半周且幅值不断增大时,三极管的工作点沿输入特性曲线向上移动,iB和ib的波形均是完好的。但从输出特性曲线上分析,三极管的工作点沿交流负载线向左上方移动并逐渐进入饱和区,集电极总电流iC不再随基极总电流iB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不满足ic=β ib关系,输出电压Vo的波形失真,即饱和失真。若输出电压的幅值Vom≤VCEQ-VCES,输入电压的幅值Vim≤Vom/|AV|时,在静态工作点Q偏高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饱和失真。通过已上分析可知,在输入电压的幅值逐渐增大时,若静态工作点偏低,首先出现截止失真;若静态工作点偏高,首先出现饱和失真。就是静态工作点Q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若Vi过大,会同时造成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此外,由于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在导通区也不是线性的,上半部分曲线较陡,下半部分曲线比较弯曲。同样的输入电压幅值,在正半周引起的iB(ib)变化大,负半周引起的iB(ib)变化小,由于放大电路的反相作用输出波形负半周比正半周大一些造成失真。解决的办法是引入负反馈,在第四章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中已讲到。
  2.线性失真。即频率失真,是由于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不好引起的失真。频率失真并没有造成波形失真,只是在中频段放大倍数大,在低频段和高频段放大倍数下降,即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其放大倍数是不均匀的。在低频段是阻容耦合电容和射极傍路电容造成的。如一个10 μ F的输入耦合电容,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时阻抗XC=1/(2πfc)=1/(2×3.14×103×10×106 )=15.9(Ω), 晶体管的输入电阻一般在1kΩ左右,输入电压Vi几乎都加在三极管发射结上。因此,放大倍数不受耦合电容影响,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HZ时,阻抗XC=1.59kΩ与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电阻相当,加在晶体管发射结上的电压只是输入电压Vi的一部分,所以放大倍数严重下降。在高频段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一是载流子渡越基区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β的下降,二是晶体管结电容容抗随频率增高减小,导致放大倍数下降。
  
  (四)精讲多练,注重课后辅导
  
  在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练习,以练为主,给学生更多消化、吸收的空间。做练习,能将知识深化,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口升学的学生,仅做书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据高考大纲增加一些练习,但要注意适量,准确地把握练习题的深度和广度,课后辅导是对口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每年高考考出高分的学生,是经常问问题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练习题敢于与同学、老师在一起讨论分析。学生只有能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口升学复习课很复杂,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写出详细的复习教案。对于授课方法、内容、形式等要精心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从而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传虞.电子技术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