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周 林




  (一)外国先进的教学模式
  1.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
  2.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或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CBET的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够使每一个普通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由此可见,CBET在学习成果的认可上,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模式能增进公众和各行业对国家证书整体上的认可和信心。
  
  (二)国内的先进培养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因工业发达、技术工人需求量大,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办学理念、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我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则以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株、潭地区为领先地位。他们所采用的模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借鉴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长沙科技职院和长沙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开展模块式教学研究,并已取得理想效果;二是参考英国、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
  
  (三)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在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始终存在着误区。认为职校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或者认为应让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职教育等,这都是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应该说我校多年来在教育观念的认识上还是很明确的,在确定培养目标上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
  2.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模块式教学的研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职教界就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CBE教学模式采用了“自我培训评估系统”,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学生反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在教学手段上,CBE综合运用了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体现了个体化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借鉴CBE模式特点,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要进行大胆改革,可以考虑打破原有的教材模式,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展模块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配套开发校本教辅资料,实行弹性学制等等,探索出一条全新模块式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模块式教学,我省也进行了一些试点和改革,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在整体推进方面还需要实践检验。笔者认为还可以多借鉴国内的先进经验,如江苏等省市,他们在模块式教学方面已经开发并完成了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可以说具备了领先优势,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3.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完善“订单式”学生培养体系。在德国,由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一方面,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一定的税金,并公开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减少或停止对其的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
  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学校与企业开展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学生,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一条办学思路。目前我国有不少这样的范例,如海尔集团与当地职校的联合,长沙交通职院也与丰田公司联合开办了“丰田班”。我校也呈尝试与本县最大的企业机油泵股份公司联合开班,且合作较为成功。但“订单式”培养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待于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4.资格证书的考试和认证制度需进一步强化。为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考试体系,来保证各种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我国在学生就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方面,应该说都在积极进行,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学生的认证考试过级比例也很高。但如何在保证学生获得认证资格的同时,真正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值得认真研究。第一,目的要明确,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老师所教的内容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熟练掌握,让学与考紧密结合;第二,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学,让学生在考前就必须做到系统训练,熟练掌握应考知识和技能;第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技能训练设备设施,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机会;第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5.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拳头项目”。德国要求其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我省在职业教育的某些领域,发展自己的“拳头项目”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我省若能在有些领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训练基地,将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能更好地引导、激励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