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浅谈

作者:王 刚




  电子技术是中等专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冲击。我们的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教学的改革
  
  现有的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忽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际情况。电子技术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打破学科体系,突出特点,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
  1.精。所谓精,是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系统的相对不完整性,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让我们合理选择静态工作点,正确选择电路参数,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情况。但是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可考虑把图解分析法删去。再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也可考虑删除。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忆都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
  2.宽。所谓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扎实基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应该更注重技能的传授,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增设新内容。所以应降低理论掌握的难度,增设新技术为拓宽专业服务,如使学生了解特种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开关电容、要编程逻辑器件,EDA技术、调制解调器、锁相环和开关稳定电源等。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从事生产技术服务的一线人才,内部电路不需要了解得太多,但淡化不等于不学。只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看到分析电路简化电路头发懵,所以从内容上主要注重外部特性的理解,内部电路看成一个黑箱,自上而下地进行理解和设计外部电路,目的使学生“招得进,学得好,用得上”。
  4.新。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例如,机电专业的电子技术可引入可编程控制器(PLC),供电类专业可引入晶闸管的应用等。面向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所普遍接受。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怎样去学。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电子技术理论性强,不少教师感觉难以进行启发式教学,虽然教师也想进行某些改革,但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最后不了了之。学生则因为理论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离开理论指导的实验、实习又往往依葫芦画瓢,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实验演示法。传统教学将教具引入课堂,采用模型、挂图,甚至电子产品,使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只看到其表象,只用文字讲解其工作原理。如果将课堂设在电子实验室,结合器件的特性,通过实验结果来证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放大电路和分压式偏置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电路集电极上串联的电流表的变化情况,随后用电吹风对准二级管加热,观察后很容易得出结论:温度对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有较大影响,而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丁作点几乎不受温度影响,与理论相吻合。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促进实践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归纳类比法。教师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例如负反馈的判断:反馈的取样点在电压输出主导,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反馈的合成点在电压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教师精心设计而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多方面类比考虑:如在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可通过比较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即可知道电路中Av、R的计算公式,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模式进入课堂。使用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模式。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所构成的虚拟实验,使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场景及组装测量过程。即可减少仪器的损耗,又保证仪器和学生自身的安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电教媒体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逐步展现随着温度的变化,工作点逐步上移的过程,活动的图像形象地取代了书本上的静止图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支进行板书、绘图等,教学效率低。而采用电教媒体教学,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预先将大量的教学信息设置在投影片或计算机内,并且可以反复取出,不断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有效注意时间也将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想学的,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考试的应试教育方式,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
  由于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的,这就导致内容设置与实际需求相脱节。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难以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掌握当前行业的主流技术,使得他们编制的课程难于反映先进和主流技术,更难于组织和设计技术培训课程,使课程方案过于陈旧。因此课程改革乃至讲授内容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