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马立芹 张文军




  [摘要]目前,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就业形势,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学生的不良就业思想、不能满足企业的技能、大学生及中职毕业生内部的竞争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了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如何积极应对,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就业形势 问题 措施
  
  为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各学校的就业起指导作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心态分析与策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了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较好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社会将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已经将中等职业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10年国民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几年内,还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这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每年社会新增800~900万就业岗位。社会大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来看,各地学校都紧紧抓住了中等职业教育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及时转变办学理念,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学生就业上狠下工夫,广开就业门路,积极与企业联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河北科技工程学校、易县、满城、安新、涞源、高阳、定州、唐县职教中心、保定第二职业中学的毕业生,三年来的平均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旅游专业、汽车修理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焊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头。
  从企业来看,新创办的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技术工人较缺,有的就用农民工代替,一是年龄往往较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二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综合素质较低,三是农民工绝大多数需要养家糊口,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工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农民工不同,受过专业训练,组织纪律性较强,企业愿意招收学生。一些老企业要更新技术,前提就是更新人员。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面临着比较好的就业形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部分学生的就业思想存在问题。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对就业单位的性质要求,百分之九十六的同学选择国家机关、国有大型企业或合资企业。民营乡镇企业或科研部门的比重很小。对于选择工作的标准,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选择工作轻松、内容新鲜。从这两点看,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比较理想化,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会灰心丧气。
  2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首先,学生操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和部分用人单位的走访,了解中职毕业生表现,用人单位认为一些技能性强的专业,比如汽车修理、数控等专业,学生表现出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其次,学生敬业爱岗意识不高。只要求企业该怎么做,而不严格要求自己。再次。学生共事的能力较差,唯我独尊,不知道尊重人、理解人,换位思考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不能令企业满意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在我们进行的毕业生追踪调查中得到验证,54.1%的学生认为这是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有的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待提高。修理专业、铸造专业怕脏怕累,吃饭花样不多等这是毕业生离开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
  3 学校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达不到办学水平,盲目开设专业,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非所用,学生还要转岗培训,还要到其它的技校去学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花了家长的钱,坏了学校的名誉。还有的学校把职业教育当成了工具教育,只开设相关的专业课而不开设文化课。在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形同虚设,职业道德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岗位需求进行指导;专业课内容滞后、陈旧,不能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比如汽车修理技术课,市场上早已经是电喷的了,而有的学校还在拆装212进行实习。
  4 对学生就业的质量把关不严。有的学生就业就是劳务输出,到职业学校学习的与不学习的干一样地工作,一样的工资待遇,待遇低,没有一定的保障,以至有的留不住学生。
  5 大学生降低就业门槛,与职业高中的学生争饭碗。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不好就业,自动降低就业门槛,干起了技术操作工。以前我们认为,那个层次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看,这种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几十个大学生争一个普通文员岗位的现象早就已非常普遍了,甚至本科生、研究生激烈竞聘殡葬工和大学生当搓澡工、环卫工和保姆的例子也见怪不怪了。
  6 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的竞争。初中毕业生的急剧膨胀,职业高中的大规模扩招,不能不说是来自内部的就业压力。我市一所中职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们,尽管近年来该校一直保持着接近100%的就业率,但在逐年大幅增长的毕业生数量面前,他坦言自己在学生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压力。虽然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受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的欢迎,但随着中职学校的迅猛扩招,一些中职学校盲目开设市场需求热门的专业,可能会造成部分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过剩;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却没有跟上,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幅扩招,必然会造成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相应降低,从而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三)采取的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危机,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出击,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1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端正学生的就业思想。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操作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高中毕业生进国家机关或大企业是不现实的。职业指导要动静结合,要跟踪服务而不是一推了之。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增加维权课程,法律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两条腿走路。订单培养、学校推荐、企业招聘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安排学生就业,在环境、资金、能力等条件成熟时,学校要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增强学生自己创业的意识。
  3 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学校要与企业建立联系。现在一部分学校的就业是没有准备的就业,有的是劳务输出性质的就业,就业的质量相当低,层次相当低。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培养人才,最好做到订单培养。还可以考虑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可以做到学校培养和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教材。现在好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体订单培养的益处。
  4 学校要搞好人才需求调研预测工作,培养的人才要有超前性。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不是职业高中学校招生人数越多越好,职普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5 搞好资源配制,做好区域联合。联合办学既可以宏观上调控培养的专业、人数,又可以使实习设备、就业信息共享,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