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英语报刊泛读课教学结构探略

作者:林素芬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英语报刊泛读课设置的必要性和教学结构及策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报刊 泛读课 课堂教学结构
  
  (一)开设英语报刊泛读课的必要性
  
  人所共知,现代英语的表达途径除了文艺作品,最大量、最经常、最流行的,就是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massmdeia)。阅读英文报刊能广泛接触到英语的各种文体及风格。有助于扩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视野,提高学生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近年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中学英语教材已经在话题、语篇、词汇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一些教材(如人教版的SEFC)的编撰已具相当高的科学性,但是教科书中的素材往往更新缓慢、文量不足、题材拓展面也较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除精读教科书的每篇课文以外,还应抓好“泛读”,尤其应该在泛读教材的选择和泛读课型的研究上下足功夫。
  笔者认为,泛读不应该仅仅是课外的松散式的可有可无的略读,它更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之一。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通过那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报刊材料进行泛读教学,可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二)资源的准备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精读在于“质”,而泛读在于“量”。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开展英语报刊泛读课首先面临的泛读资源的选取和准备,泛读材料应尽量做到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有梯度、循序渐进,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英语报刊泛读课课堂教学环节构成及策略
  
  1 激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取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品。如《英语周报》报纸头版基本上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新闻,如聂海胜、费俊龙等的新闻报道,学生对这些内容充满了了解和探究的热情:其次,在导课阶段也就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教师要善于设计导引性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聂海胜、费俊龙的报刊材料,可以先引导学生去看“giant leap for China”,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和讨论的兴趣:
  (1) “How can they become spacemen?”
  (2) “Why can China launch Shenzhou VI spacecraftsuccessfully?”
  (3) “What can we do for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在阅读刚开始时。可以通过读题法来激趣。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提供的信息来预测文章会内容,或者猜测故事的结果。如标题Huaihe:Flash Floods,学生就会说:“It will tell us there are flash floods in Huanhe.”通过预测读题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读材料。比如标题通常言简意赅,常常省略某些语法成分或词语,如“terro(恐怖)”“disaster(灾难)”“Horror(惊骇)”等,通过读题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特点,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精妙。阅读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2 自读。
  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领略英语报刊的独特语言特征和文体特征。让学生了解报刊英语的词汇特征。一般说来英语报刊词汇中大量的词称为“新闻词语”(Joumalistic Word)这些词语用在报刊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如media(the press and TV network)、stance(stand。姿态),wordless word(boodle,不用开口的话,难开口的话)。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报刊英语用词力求新奇(novelty)广泛使用拼缀词、强调词、典故词、比喻词、借喻词、生僻词、理语俗语等。
  了解报刊英语的句法特点:为了精确,常采用前置定语、名词定语或词性,如a carrot-and stick Policy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为了醒目,又节省篇幅,大量借助副词变化句式和使用倒装句式。为了使报道具有“最大限度的客观性”,报刊英语文体,广泛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了解报刊英语的修辞特征。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报刊英语文章中还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技巧。如比喻、借代、仿词(即套用名言、典故、谚语和文学著作之名),以产生明快犀利、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如Liberty is the True Mother of Invention(自由是发明之母)。
  了解报刊英语的文体特征。要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运用不同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性题材的文章,要求学生带着5个问题(即,who,what,when,where和how)去阅读原文,边读边自己回答问题。对说明性题材的文章,要求学生着重抓住文章的过渡词或数据,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搞清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据和论点等。
  第二,让学生学会运用跳读法(Scanning),即在浏览全文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或找到需要的细节,对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一掠而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速读能力。
  第三,让学生学会猜读法(Guessing)即阅读时,不因遇到个别生词而停顿去查字典,而是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判断某词的含义,不中断阅读过程,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第四,在阅读文章时,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思想的技能,提醒学生在快速浏览全文时,不要被个别词句难倒。要从上下文的连贯意思来理解全文,看看全文谈的是什么主题(subject),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aspects)来进行阐述的,有关这个主题我们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采取“全局着眼,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
  第五,强调学生注意悟读(Realizing)(文化背景),即在阅读中通过词、句、篇的表层意思来领悟深层含义。有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清楚句子的语法结构。但就是弄不懂文章的含义。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美国学者Hiesh在《Cultural Literacy》一书中强调:“理解能力的高低大多取决于学生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往往会降低理解的准确度。”因此,在报刊英语泛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结合语言材料向学生讲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世界意识,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得体交际的目的。
  3 提问。在英语版报刊泛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思维张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跳读悟读,帮助他们对文章主要信息进行整理和概括理解感悟。如教师问:(a)What is the best title that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assage?(b)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c)Why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thispassage?
  4 讨论。在学生自读英语报纸和教师针对性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讨论,要把一篇篇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转化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又能言之有物的辩题(speech)。正如Mark Novak所说“Newspapers get English students talking”。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要让学生开口,选择合适的话题至关重要,话题可五花八门:时事政治、天文地理、百姓家事、笑话趣谈、体育评论等。如《21世纪在线》第七版《大家一起学》(2004年11月10日)中有一篇“Read beauty is more than just skin deep”,限时读完后,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is beautiful in our life?”这些讨论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的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报刊作为泛读材料用于泛读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泛读的材料还可以更丰富些。如可用英语杂志、简写版英语小说、英语原版电影、广告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学生的语言接触面和输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