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曹振宇




  体育与美育在人类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各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它们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呈现着自己的教育职能。当体育以发展人的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为目标时,美育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潜在的巨大作用。但是,在体育界,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审美教育尚未引起体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采取科学的态度,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目标
  
  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事体育实践与学习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承载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的基本目标。
  1 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体育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体育现象的一种评价。在体育实践活动中,辨别和评价美与丑、高尚与低俗,有着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自觉与不自觉的差别。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审美观,摒弃错误的审美观,这是保证欣赏和创造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
  2 提高体育美的鉴赏能力。体育美的鉴赏能力就是指人们对体育美的感受、理解、评判的辨识过程。鉴赏美的能力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例如,观看一场校级篮球比赛,有的人激情横溢,有的人感觉平平。因此,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审美实践。对一场体育比赛,一堂体育课以至一个技术动作,都可以进行审美感受,理解、辨识和评判,鉴别其优劣得失。只有在审美鉴赏实践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体育美的鉴赏能力。其次。要加强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很难想像,一个缺乏体育知识和文化修养的人观看健美操时能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3 培养体育美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每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拥有的才智、技巧、经验和愿望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美,只是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创造美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提供自由的创造情境,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和类型,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多种多样的创新尝试,如艺术体操练习。根据体操动作繁多、内容丰富的特点,学生可以创造出许多变幻莫测、新型多样的组合和套路。因此,在教学的适当环节,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编自演,并及时发现学生创造中的表现个性气质的动作,并加以规范完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要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施教者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精通专业技能,还要熟知审美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身体和心理等不同情况,采取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1 寓教于乐。乐,指喜悦、快乐。寓教于乐,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受教育者的心境,是融观察与感受于—体的心理活动。由于受教育者不是单一的个性,而是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情感体验的群体,所以审美感受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让学生观看NBA篮球赛的录像,可能产生“健力”、 “疯狂”、“出神入化”等不同感受,他们在倾心赏美中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乐意受教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这种兴趣就能持续或增强,就能创造出更佳的教学情境。教师情绪高涨,学生兴趣盎然,表现出师生共同对美的渴求与向往。
  2 寓教于玩。玩,玩赏,指品赏、研讨、反复体会。寓教于玩,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产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情感体验以及审美认识,由外在形象进入到内在形象的品赏过程。从审美认识规律看。玩赏,不满足于对审美对象表面产生的愉悦,而是对形象内涵的研讨和品味。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一个轻松潇洒的“屈体回旋”动作可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感受。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在品味美的形象,而且在品赏美的内涵,从而产生了创造美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在美育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从人格力量、知识素养、谈吐风度、审美能力等方面去努力塑造自己,用自身的形象去体现美的内涵和风采。
  3 寓教于练。练,指反复练习、训练。寓教于练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情体验之后所进行的审美实践活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靠反复练习,从不熟练到熟练,最后达到创新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审美的创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断精练的技术为审美主体提供了不断完善的审美对象,从而激发了审美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可促进技术的改进、技能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教学双方对美的深切体验。例如,在学习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时,学生对在跳起后停留在空中的动作体验不够,教师便借助录像慢动作的镜头,让学生观察身体各部位(头、颈、肩、背、臀、腿)依次过杆的动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背弓和举腿过杆动作要领的理解,又从审美的角度领略到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的健美。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反复尝试,逐步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甘甜。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人体运动与美是一对孪生兄弟,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互依存,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待广大体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进行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