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老人与海》的多样阐释

作者:刘 岩




  [摘 要]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作品的阐释取决于“期望水准”,而读者的“文学能力”则决定其认识视角,并打上自身文化深深的烙印。同一部作品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有不同意义。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对各个角度的阐释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类,以此探求西方文化和西方文论发展的轨迹,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接受美学 海明威 读者阐释 启迪
  
  20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学批评对象经历了由实证主义到新批评派的过程,而作品在读者那里产生的效果却被忽视了,接受美学由此产生。1973年,西德康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耀斯提出了“期望水准”的概念,奠定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而后沃尔夫根,伊塞尔利用“审美期望”的概念丰富了接受美学;C·格林的《接受美学研究概论》则总结了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和论争的主要问题。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影响者,而是作品创造的主动参与者。作品本身不过是“文本”,因而接受者比作品本身更重要。用公式S=A+R(S表示一部作品的意义,A表示作者所赋予的意义,R表示接受者所领会、所赋予的意义)来说明随着接受者个人条件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接受者对作品的理解将有很大的差异。在接受美学看来,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基本等于接受者赋予它的意义,“接受者才是‘作品真正完成者’,因为作品只有势能,而势能要通过接受才能转化为动能做功。”基于接受美学这种审美观点,我们重新审视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作品叙述了捕鱼老人桑地业哥与自然搏斗的经历。不同时期的读者从不同视角来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以关键词为搜索引擎,在中国知网上共有相关论文512篇,其中从内部分析,即从人物、语言、文体方面来阐释的情况如下:描写不屈精神或“硬汉”形象的共68篇,文体分析26篇,象征主义或“冰山理论”分析的26篇,心理分析的6篇。而从外部分析,即从哲学意义、生态环境伦理方面分析的情况如下:生态分析的13篇,哲学意义的14篇,其他方面如陌生化3篇、女性主义角度4篇、悲剧意义或美学欣赏的9篇、宗教涵义的3篇、作品教育意义的1篇以及作品中男孩的文学推动作用3篇等。接受者即读者依据自我的需要,并受他们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等,不同理解造就上述多角度分析的产生。
  长久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人类总靠什么来支撑自己去完成心中的梦想、征服大自然、扫除生活中的荆棘,只有人的意识,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在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独身一人出海,与大马林鱼搏斗,将其制服;而后为了保住火鱼又与鲨鱼搏斗。老人就像文中的“雄师”那种永不服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正如书中所讲“人可不是造出来要给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读者在面对自身的困难时,从文章对于强者精神的阐释中获取了无尽的精神源泉。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浪潮滚滚而来。读者受思潮影响,在阅读活动中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读者对文本的所谓阐释“实际上就是将文本纳入由文化造成的结构形态之中”。在西方人颇感孤独冷漠后,读者便发掘了作品中小男孩马洛林的作用。男孩对老人的倚赖、发自内心的关怀、“孩子带着那滚热的一罐咖啡来到老人的小屋里”,他带来的不仅是咖啡,更是人间的真情;老人在叫醒孩子时“轻轻地握住孩子的脚,直到他醒来”,这也为他硬汉一面添上了些的柔情,读者在这里感受到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在新批评理论的影响下,诸多读者开始关注文中象征主义,谈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从篇章结构和语篇分析角度重新阐释了作品,在语言学研究和文学批评间构建了桥梁。而女性读者开始以自己独特的性别视角来分析《老人与海》,指出了作品中的女性缺席现象,实际上是对男性为主的文学界提出了质疑,试图建构女性文学的新的经典阐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则为读者开辟了特殊的领域,在这里读者将目光投向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全文26000余字,老人的回忆、自言自语和心理活动几乎占据了全篇文章的一半,海明威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意识连接了起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意识流”的画面,读者以心理分析为出发点,在作品主人公的身上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由敬畏到征服、再到今日的破坏,人类中心主义受到了谴责和批判。环境危机意识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共鸣,环境文学和生态批评理论应运而生。读者再次面对《老人与海》时,看到的更多的其生态意义。老人称大海为“lamor”(西班牙语,指女性),把海中的鱼、天上的海鸟等生物视作自己的兄弟,读者所看到的是一种整体的生态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着对作品的思考,读者置身于现代环境中来分析,敲响了心中生态危机的警钟。
  读者对作品意义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文学能力”,不同文学能力的读者会使文中的同一意象出现不同的涵义。随着欣赏水平逐渐提高,读者将会从更多角度如陌生化等来阐释《老人与海》,作品问世已半个多世纪了,但海明威留给读者的启迪和思考空间却超越了时空,提醒着读者成为作品真正的主宰,体会其中无穷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