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谈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作者:张 珺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怎样才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呢?
  
  (一)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不同空间范围内一切可供人类需要和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它们作为自然资源整体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便会形成一定的资源环境,由于各种自然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因而也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2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于自然界是个统一体,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自然资源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都只有一定的数量,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不断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使白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它给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能源,它是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源泉。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方面是资源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资源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因素的同时,也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限制作用甚至是阻碍作用。当资源的生产供应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时,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资源的供给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出现短缺,它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世界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耗费正在加速增长;还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过程中,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这样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耗尽,还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具体地说,资源短缺导致实际生产能力低于潜在生产能力,且两者距离由于资源短缺越拉越大。虽然资源的储量、开采率、利用率和利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加大,但是,非再生资源的量总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储量越来越少。
  
  (三)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针对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引起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只有一个,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从资源实际状况出发,讲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采取科学态度,使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具体措施如下:
  1 对于可再生资源,则是采取保护和促进更新及充分加以利用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是指保护它的再生能力,而不是保持不变,保护是措施,利用才是目的,因此必须搞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的平衡,比如森林的采伐量应与自然生长量相平衡,草原载畜量应与牧草生长量相平衡,地下水开采量应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平衡,要量入为出,以保持生产和生态都处于良性循环中。
  2 对于非再生资源,主要是应该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寻找新的替代品。如工程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合成金刚石已成为工业用金刚石的主要来源,全世界1995年共生产4.45亿克拉,占金刚石当年总产量的90%。
  3 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如金属材料、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既直接节省了制造金属材料、玻璃制品、塑料的矿产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是潜力很大的生产技术和经济领域。如美国钢产量的70%和铝产量的32%来自于废钢铁、废铝材。
  4 实施开放型的全球资源战略。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树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观,加强矿产资源勘探,树立全球找矿观念,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如我国与澳大利亚、巴西就有合作开采利用这两国铁矿资源的项目。
  5 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政府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制定可行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为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确保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需要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如何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政府鼓励应用节约能源的技术,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发明创造。
  总之,只要人类爱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资源法规,懂得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相互因果关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资源就一定能够得到永续利用,就一定能为人类自身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